案例导入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被放在重要位置。《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探索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企业可以用无线射频、全球卫星定位、无线通信、温度传感等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改造传统的医药物流方式,不断提高流通效率,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在满足医药物流标准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邮政、仓储等社会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
案例思考
1.哪些现代技术与管理方法能促进物流效率提高?
2.企业是如何应用现代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物流效率的?
3.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现代技术与管理方法,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www.daowen.com)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医药管理体制基本上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药品实行分级分类计划管理,分层次按系统进行调拨供应,购销方式比较单一,价格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这个发展时期,药品分销模式是“三级批发、一级零售”。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加大对医药分销体制的改革力度,传统的药品分销体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2002年初,国家加大力度,淘汰一批落后的药品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推进医药生产企业结构调整,推动大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兼并小企业,同时加强对重点产品生产的调控,促进国内生产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的合作;完善医药流通体制改革,采用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体系等工作。对医药产业而言,国家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相继到位,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盈利空间的有限性迫使医药企业必须寻求突破和发展,由于国家政策和体制环境的不尽完善,造成中国医药产业在变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1992年,我国医药体制开始改革,当时由卫生部(现为“卫健委”)负责,效果不好,医药管理和医药市场问题严重。1994年,国务院开始介入。1996年,国务院要求工商局等对药品流通领域中的回扣问题进行治理,但效果不好。1999年,药品流通问题更加严重,药价居高不下。由于医院是采购主体,加上我国药品管理体制混乱(由8个部委管理),因此药品流通领域的问题非常严重。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和欧洲的药品商业费用通常为3%~5%,超过5%的非常少,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美国前5家较大的批发企业(配售中心)占整个市场的95%,欧洲同样也是由一些主要的药品批发商从事大部分的药品分销业务,而且它们的服务能力非常强大,真正为上游或下游客户提供了全程、整合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而在我国目前的医药供应链中,一方面生产企业过多、过滥,生产企业的设备闲置率平均为50%,药品生产在低水平上重复,整个医药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医药流通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我国原来的药品三级批发体制被打破,全国医药流通批发企业17 000多家(2013年数据),市场份额约1 5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2 975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 609家,下辖门店220 703家;零售单体药店226 331家,零售药店门店总数447 034家。而美国排名前几的任何一家医药分销商都比我国的市场份额大。
国内药品的价格构成为:生产企业占30%,中间环节占40%~50%(而发达国家只有5%),零售占30%。由于整个流通体制的不合理,造成我国药价虚高,企业创新能力低,医药管理腐败现象严重。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医药方面的问题,于2000年出台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原则,其目的是想通过招标采购使医药流通体制运作透明化,降低药价,消除腐败。
正因为如此,我国当前面对的挑战转变成: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机制,对中国的医疗供应链按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和重组,从现代物流和供应链体系的角度全面规划和设计我国医药流通体制,包括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企业到销售的供应链体系、物流平台和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合理规划和推进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标本兼治,逐步提高医药分销的效率。不再像以前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片面或局部的角度来推进医疗机制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