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硅谷、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既是它们成功基因的核心所在,也恰恰是武汉长期以来没有做到或做好的。概括来看,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全球科技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从‘科学’到‘技术’转化,基本要求是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科学研究是由财富变成知识的过程,创新是由知识变成财富的过程,两者之间虽相辅相成,但又有着显著的差异,导向、路径、模式、结果等诸多方面都迥然不同。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习惯于从基础研究出发,顺着知识技术来谋求发展产业,习惯于以大学院所为中心,以科研成果转化为着力点,结果往往是就研发谈研发,就成果谈成果,科研成果、论文、专利等出了不少,也获得了很多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奖励,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比例却很低,形成了长期困扰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人才和成果本地利用率低的问题,造成了科技研发与经济社会“两张皮”现象。
二是解决政府越位、缺位的问题。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冲在创新第一线,主导研发方向路径选择、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人才成果评价激励等等,干了很多本该由市场和企业主导的事情;但在政府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的领域和环节,比如: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却着力不够、投入不足。当前,武汉很多创新创业企业难以找到中高端人才,难以找到足够的创业投资,难以得到优质的创业服务,创业不便利、成本过高,新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东南飞”“北上漂”的现象仍在上演。(www.daowen.com)
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围绕破解这两大制约创新发展的关键症结,推进两手抓:一方面,坚持以应用为先,将创新落实到产业活动上,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瞄准未来产业方向,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系,致力于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另一方面,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全面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减少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管制和干扰,最大限度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风险,着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力量。
下一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两大方面,直击痛点,对症下药,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着力构建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强大创新力、显著辐射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的重要集聚地,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主力军,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跻身全国创新城市第一方阵。再用10~20年的时间,培育成长出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全球科技产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跻身全球重要的创新城市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