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俗称椰城,因地处海南岛“母亲河”南渡江的入海口而得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中国最早的十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也是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海口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既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人间奇迹,也书写了琼州大地上的沧桑巨变。
70年的砥砺前行,海口发生历史性的跨越与变迁,已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渔港小镇变身现代都市。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海口先后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际湿地城市、世界健康城市等诸多桂冠。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海瑞墓等古迹修复重焕光彩,观澜湖旅游综合度假区生机勃发,江东新区盛装启航蓄势待发。
市区楼厦成群,流光溢彩;高速路横空飞架,贯通八方;西海岸浪花奔腾,椰树成林。这就是海口,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城市。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土地面积从246平方公里到2284.49平方公里、城市框架不断向东西两翼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70年,在悠悠历史长河中虽是沧海一粟,但对海口和海口人民而言,却是从边陲小城到美丽滨海城市的伟大飞跃历程。
“海口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发挥好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对海口的发展寄予厚望。
新时代让海口站在新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朝着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的目标迈进,扛起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省会担当,海口再出发的步伐更加坚定!
海口责任重大,海口大有可为。
发展理念,生态宜居之城正崛起
没有产能过剩的沉重包袱,没有环境治理的历史欠账,拥有38%的森林覆盖率和全国一流的大气、水体质量——这是海口在全国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70年来,海口守住了这个优势,也发挥好了这个优势。
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空气质量连续7年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除了先天的生态优势,更有海口人的积极争取。
坚持生态立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悉心呵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这是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划定的科学发展路径。
尽管海口湿地类型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对全市湿地造成了一定破坏。“要还景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造福子孙后代。”
于是,海口时不我待地开始了32个水体治理和湿地城市建设。以美舍河为首的水体治理,立足于生态文明理念修复生态,水岸同治。海口尝试建立与生态系统完整性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四套班子领导都当上了“河长”;又打破区域、流域和陆海界限,创新推出“湾长制”,以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
制定规划、分类保护、全民参与……从2016年年底开始,一场湿地“保卫战”在海口打响。每块湿地都有不同的规划和修复方案,分不同类型依次推进,成效显著。在《国际湿地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与世界其他17座城市被宣布为全球第一批“国际湿地城市”。
湿地保护专家、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评价说,海口是一个观念更新的城市,得风气之先,看准了世界发展的大方向,率先在全国树立湿地保护的理念,不遗余力推动湿地建设,成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是一个发展潜力无限的城市。
站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远眺公园内的湖心岛,碧水潺潺、绿树绕岸,众多鹭鸟前来觅食和栖息。2018年1月1日,《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海口首次对河流保护管理进行专项立法,创新性引入生态修复理念,对治水开出控源截污“药方”,对破坏生态、污染河流行为进行严管重罚,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立法让我们更有底气!”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陈松说。
在生态建设上的大手笔和不惜力气,是因为海口深深明白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在海口,乡村湿地生态旅游市场兴起,东寨港红树林、火山口等生态旅游景区渐成热点,并吸引了各种文体项目纷纷落户,为海口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也极大增加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在新的征程中,海口再一次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出了理性规划。
随着《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的发布,这座未来之城的神秘面纱也正在被慢慢揭开。从设立之初,江东新区就确定了以生态为根本,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建设理念,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以上。一个倚江望海、水脉濯然、创新驱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从蓝图中依稀可见。(www.daowen.com)
发展动力,打造经济区域增长极
2019年7月1日上午,新开通的S8020次海口市郊列车从城西站出发,一路向海口站驶去。
过去50分钟的拥堵之路,浓缩成10多分钟的飞驰电掣之旅。在优化城市公交体系的同时,市郊列车的开通实现了航空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更架起了“海澄文”(海口—澄迈—文昌)同城化发展的桥梁。
确定了发展理念,还要寻找发展动力。“‘海澄文’区域要立足于全省‘一盘棋’推进工作,海口要立足于‘海澄文’一体化推进工作,更好地发挥省会中心城市作用。”刘赐贵书记为海口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子落而满盘活。为了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海口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省会经济首位度进一步提升。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海口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实现了“千百万”的跨越。
攥指成拳聚力,共赢必须联合。海口加快“海澄文”一体化进程,优先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谋划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同时,坚持产业发展差异化和生态环境协同化。
三次产业结构尚需优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驱动力不强,这些问题一直是海口经济发展的短板。海口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瞄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先后出台互联网、金融、影视等产业引导政策;旅游和文化、体育、影视等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产值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二,金融业全省占比过半;连续5年获“中国会展名城”称号;超百亿元医药产业集群产值占全省的97%……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赋能增效的利器。海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极简审批”模式。网上办事大厅加快建设,在12345开通“营商服务”专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近半,设立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成立服务民营经济工作专班……
园区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在,海口的临空产业正在加快推进,顺丰、菜鸟、圆通等快递巨头纷纷进驻,航空维修、航食加工等项目率先落地。美安科技新城与上海临港开展全方位合作,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西海岸南片区完成控规修编,复兴城互联网总部基地启动……
科学规划、靶向发力。站在新起点上,海口以“大发展、大合作、大开放、大生态”为指导理念,把能量辐射到周边市县乃至省外,将更多“海口元素”传播出去,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发展目标,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老百姓有任何困难,一拨12345热线电话,都能感受到身边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的政府。如今12345热线“指挥棒”“绣花针”“连心桥”的定位,成为海口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典型。
海口“量身定制”城市更新计划,围绕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总体目标,以民生指向和战略导向为行动纲领,对生态、交通、空间、设施、文化、社会6大系统进行专项布局。
面朝蔚蓝大海,背倚繁华城区,海口湾畅通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中。将建设滨海滨江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线全线贯通工程,提升景观环境,增设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滨水城市品质,以实现还海还岸还景于民。
经济发展既要有数量,也要有质量。质量表现在可持续发展上,也表现在财政收入上,表现在民生上,表现在市民收入上,这也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
获得感是一种受益感。海口的“民生礼包”让人充满期待:年内实现存量贫困人口345户849人全部脱贫;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着力把菜价稳定作为今年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民生工作来抓,多措并举保供稳价;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以上。
获得感是一种呼应感。海口的“民生账本”写满惠民情怀:坚持每年将70%以上的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确保2021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创建一批省一级示范学校,力争到2021年新增中小学学位3.5万个;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科学的发展理念、强劲的发展动力、明确的发展目标——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进程的关键时刻,海口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强调指出,中流击水,奋楫者先。站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美丽沃土上,秉持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拥有230万人凝聚的磅礴之力,海口人踏上了书写城市新传奇的征程。海口未来将继续搭建对外开放新平台,开创招商引才新境界,谋求营商环境新突破,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厚植城市生态新颜值,持续提升民生新温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中打造标杆,在践行“三区一中心”定位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奋力答好自贸区(港)建设新征程中的“时代考题”,谱写新时代海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资料来源:《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课题组,2019年10月9日,易昌良;人民网,2019年9月29日,王硕;新华网,2019年7月27日,计思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