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放眼世界,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主导的、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全面打通的、线上线下相互联动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要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从而实现竞争力的升级,并且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引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助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时期。世界贸易组织(WTO)2019年4月2日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受贸易摩擦升级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等因素影响,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3.0%,远低于预期,而且2019年与2020年的全球贸易增长仍将面临巨大压力。报告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是主要的因素,更多不确定性意味着投资和消费的减少,特别是投资(的减少),对于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在美国政策转向、英国“脱欧”导致欧盟一体化严重受阻的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迭起,一些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同样开始抬头,贸易政策呈现单边主义倾向,全球贸易摩擦风险急剧上升,影响全球商品、服务以及要素流动,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变数。

经济全球化曾经使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踏上腾飞之路。今天,放眼世界,一个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主导的、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全面打通的、线上线下相互联动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这正是亚洲国家包括中亚、南亚和西亚国家繁荣发展重大的新机遇。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十九大报告中有三个地方提及经济全球化,一是在分析中国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时,作出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大判断,表明了中国对全球化的信心;二是在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方略中,明确表达了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决心;三是在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针对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等问题,呼吁“各国人民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关于未来全球化的根本思路。

我国要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从而实现竞争力的升级,并且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引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助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25%以上。推进全面开放,离不开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关系和良好国际发展环境。

扩大开放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注入新动力,在带动全球经济加快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为合作伙伴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有利于深化参与各方深度合作、改善沿线发展环境,为贸易投资注入新动力。大力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这将在大大便利贸易伙伴进口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全球带来每年近2万亿美元的货物出口和5000亿美元的服务出口机会。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服务业开放,这将为许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业投资者带来进入中国巨大市场的机遇。压缩外资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和经营成本,为世界各国企业每年创造超过1400亿美元的投资机会。逐步建立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造透明、稳定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提高外资企业生产运营的便利化水平。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这将有利于外国投资者在中西部投资,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低成本优势和陆地国际大通道提供机会;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对接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标准的平台建设,将为各国企业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创造更加自由和便利环境。继续推进对外投资,每年为全球带来超过1500亿美元吸收外资的机会,并带动东道国经济和就业增长,形成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www.daowen.com)

我们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就必须一如既往朝着扩大开放要动力、要活力。既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切实加强国际合作,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尤其要加快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的步伐;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不断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足功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一带一路”建设本质上就是中国关于未来全球化推进方案的集中展现。“一带一路”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要素资源大联通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早已超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具有全球性作用,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开放、包容、平衡发展,为新型全球化注入强大动能。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加开放有力的金融体系作支撑,同时国内金融业自身发展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为中国金融加快开放提供了有利条件。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金融市场开放的内容,本质上是给予外资更加深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机会。一方面,体现了中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国内金融行业的有序竞争,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规范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从而增强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国对外投资的历史很长,但大规模“走出去”的时间却很短。2003年,中国的对外投资只有28.5亿美元,近几年已高达上千亿美元。未来中国要想在全球化时代提升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需要主动到全球去整合资源,这也是区别于过往的地方。以往对外投资大部分是“走出去”买矿山、买酒店,未来对外投资要更多关注整合创新资源。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全球化时代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增强创新能力。不是所有的创新能力都可以“引进来”,也需要我们主动“走出去”整合资源。中国可以到不同的国家建立研发中心、收购国外企业。一个企业经过百年的积累,其品牌、全球网络、研发经验、人才,都是不容易“引进来”的,但我们可以主动地通过并购、合作来整合全球的研发资源、创新资源、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来加速升级。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同时,也要对对外投资进行正确引导,加强风险预警,帮助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真正使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够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