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融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金融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为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央行利率调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定价及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

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单靠金融总量的扩张已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总量过度扩张还会导致经济结构不平衡加剧、催生经济金融泡沫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推进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低效金融供给,增加有效、高效金融供给,改善金融结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金融供给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能力,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具体任务应包括五个方面:稳总量、调结构、防空转、控风险、补基础。

(一)控制货币总量

从过去几年情况看,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可能是稳健略偏宽松的。在结构调整期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既要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资金需求,防止总需求出现短期过快下滑,也要避免过度放水,推升债务杠杆水平,固化结构扭曲,其重点在于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为结构性改革拓展时间和空间。当前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更有条件,也更有必要切实回归稳健中性。

(二)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尽管我国对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制已经放开,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仍在健全之中。债券市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而信贷市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反应较为迟缓。2018年在诸多内外部因素共振影响下,银行间本币市场的走势颇受市场各方关注。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整体下行;债券市场成交量同比大增,不同信用等级债券收益率走势分化;利率互换市场成交量同比大增,利率互换曲线上半年逐步下行,三季度在低位振荡回调后四季度继续向下,曲线平坦化。但是有融资选择权的市场主体往往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等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转向信贷融资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产生“挤出效应”。所以,为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央行利率调控能力,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定价及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

(三)限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

金融机构通过大量的同业负债,甚至相互发行和购买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借入资金,维系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进行套利,杠杆倍数较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并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对于复杂跨界业务进行“穿透式”监管,透过表象看清业务实质,以业务属性确定监管要求和监管职责分工,实现监管的全覆盖,不留空白和套利空间。

(四)优化金融结构

首先,推动实体经济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加快过剩产能、落后低效企业特别是“僵尸企业”的退出,改善挤占金融资源、扭曲市场信号的问题。其次,调整金融体系的结构,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占用了大量流动性资源,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金融供给,应当实施市场化退出。再次,调整融资结构,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改变股票市场的“倒三角”结构,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最后,调整信贷结构,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和抵押补充贷款等的作用,强化窗口指导和信贷指引,完善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导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www.daowen.com)

(五)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融入金融领域,通过“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形成不依附于传统金融机构与体系的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业的发展趋势。金融科技通过改造提升传统金融服务与产品、开辟新的产品和服务领域,已在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等诸多金融领域得到应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获得性和便利度,提高服务效率和精准度,使金融朝着个性化、多元化、产品服务精细化等方向发展。

补齐金融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征信系统的覆盖面和信用信息的采集面,强化跨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提升征信系统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支持数据共享,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完善央行内部评级;健全金融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加强对资管业务、交叉性金融产品、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统计监测,建立对各类新型融资的综合统计,探索强化对资金流向的有效监测;加强股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价值的评估、登记、交易体系建设,为开展相关融资提供基础支持;完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加强会计体系和法律体系建设。

我国金融领域总体风险可控,但一些长期积累的隐患应引起高度警惕。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我们既要提高“硬件”能力,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又要加强“软件”建设,完善监管协调机制,补齐监管短板。

金融要回归本源,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我国金融业的天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充分发挥好金融这一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严控风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动中国金融业提升效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亟须看到的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从国内看,互联网金融、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交叉性金融等不同风险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从国际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廉价资本的国际流动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及其后的加息预期又给新兴市场带来严重的资本流出和金融风险冲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当然,作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对于金融风险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有客观的认识。一方面应认识到,金融风险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和金融活动的内在属性,不能因为有风险就害怕、痛恨甚至拒绝金融,也不能因为存在一些问题就否定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应注意不能一味贪大图快求发展而忽视金融风险,不能放松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因此,应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出发,遵循金融运行基本规律,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构建全方位的金融安全战略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