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仑区品牌经济发展报告:聚焦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北仑区品牌经济发展报告:聚焦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经济发展路子,品牌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区政府建立推进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二领导和协调下,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在各自的范围做好工作,确保品面建设工作在“培育一申报一保护一发展”等各环节中顺利进行。区域品牌5只以上。

北仑区品牌经济发展报告:聚焦地方特色,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经济发展路子,品牌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区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浙江名牌产品11个,宁波名牌产品20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浙江省著名商标8件,宁波市知名商标14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行业检测中心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3家、科技服务机构2家;授权专利1796项,其中发明专利60项。

综观我区品牌的成长之路及发展现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区域品牌粗具雏形。随着我区品牌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品牌企业为龙头的特色块状产业集群:以海天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以吉利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以宁波钢铁、宝新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集群,以台塑、逸盛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以中华纸业为龙头的纸制品产业集群,以贝发为龙头的文具产业集群等。这些产业集群通过优势品牌企业带动,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存、高中低档产品共生的良好局面。

(二)品牌规模快速扩大。近两年我区品牌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我区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质的提升。2006年我区市级及以上名牌产品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比2005年增加3.5个百分点,同时区内各品牌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品牌价值也普遍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品牌产业不断延伸。我区品牌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延展性,重点围绕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如汽车产业集群,依托吉利汽车、敏实企业等大项目,带动了区域内配套发动机、变速箱和零配件等汽配企业的生产能力。我区品牌的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经济领域,而且涵盖了社会其他领城。如依靠天然的地理优势——世界级深水良港,努力打造“北仑港”港口服务业品牌和物流品牌。

1.战略环节。实施区域品牌战略,推动块状经济与品牌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依托我区现已成形的特色块状经济,尝试众多企业合作打造区域品牌的途径。通过打造区域品牌,形成一种整合力量,产生搭载、辐射和协同效应,提升本区域内企业品牌形象。

2.技术环节。推进自主创新,努力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鼓励大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实施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着力建设自主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开发区、科技创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功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3.执行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合理推进品牌建设。区政府建立推进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二领导和协调下,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在各自的范围做好工作,确保品面建设工作在“培育一申报一保护一发展”等各环节中顺利进行。

1.创新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北仑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海天塑料机械研究院、模具创新服务平台、开发区电子研究所等三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为区域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人才资源平台。力口快实施人才规划,重点引进企业急需的科技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设立培训专项经费,依托高校,通过论坛、专家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行业协会平台。鼓励和促进协会发展,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企业家俱乐部,进行品牌建设信息交流。设立企业现代化管理成果奖励基金和管理示范企业奖励基金,充分调动企业家开展创牌工作积极性。

1.社会环境。一是在城区主要街道设立宣传灯箱,开展创牌系列宣传活动;二是通过模具展、服装节、消博会、品牌宁波周等一系列会展活动,扩大本地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三是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品牌培育、发展、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品牌意识

2.法制环境。积极推行品牌、商标保护的各类法律法规,加强对品牌产品的监督管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创造公平、有序、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www.daowen.com)

3.政策环境。我区为推进品牌发展制定了详细明确的政策措施: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市知名商标或名牌产品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80万元、15万元和5万元;获国家免检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区域内企业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品牌整体策划并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宣传的,给予5万元的补助;对获得商务部、省出口名牌商品的,每个品牌分别给予6万元、2万元的奖励。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创牌工作的开展。

(一)企业研发和科研投入少,缺乏高新技术品牌。目前,我区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约占销售收入的0.98%,购置技术成果支出约占销售收入的0.2%,研究开发支出约占销售收入的0.7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2006年全区高新技术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7%。

(二)品牌经济总量不大,品牌企业规模偏小。2006年我区市级以上品牌产品实现销售产值约220亿元,占我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约28%,远低于宁波市34%的比重。多数品牌企业规模不大,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较小,消费者的认同度也较低。

(三)企业对创牌工作认识不深,品牌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企业满足于现有的生产水平和规模,不求技术上的进步,缺乏做大做强的动力和欲望;部分企业眼光不够长远,认为争创自主品牌不如做些贴牌加工更加实惠,对创牌工作热情不高。

(四)缺少品牌运作专业人才。一些企业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品牌经营运作、有效开展国际化经营,进而影响企业的创牌信心,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创牌投入。

到2010年力争重点培育和创建中国名牌产品6个,争取8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争取6件;免检产品10个。浙江名牌产品25个,浙江省著名商标累计数增加到25件;宁波名牌产品50个,宁波市知名商标累计数达到40件。区域品牌5只以上。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品牌5个,全区40%以上出口企业拥有自主出口品牌。培育和发展国家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16个;农业品牌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原产地保护商标2个。培育和发展全国和全省著名服务品牌6个。到2010年,区级以上品牌产品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品牌经济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形成一批在国内竞争优势明显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一要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市级以上品牌企业的先进工艺设备和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优先给予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补助;二要促进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相互融合,实现“创新一标准一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支持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

要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一部门联动一企业主动”的品牌建设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品牌建设的奖励力度,加强对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商标品牌基地和专业市场品牌的培育;对市级以上品牌企业,在土地、电力、用水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带动作用明显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

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开展品牌的资本经营,通过兼并、收购、转让、特许经营、有偿使用或者嫁接和引进国际国内现成的品牌,实现品牌的提升,壮大企业实力。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增强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创造、经营、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和利用网络等手段加大对品牌培育、品牌发展和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增强品牌意识;二是采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在主要交通枢纽设立知名品牌的宣传广告牌;在广交会、华交会、服装节、消博会等经贸活动上,为品牌企业进行重点宣传,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树立“北仑制造”、“北仑创造”的整体形象;三是完善品牌、商标保护的各项措施,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营造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建立完善商标代理组织、质量协会、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以及质量认证、创新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等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为企业提供品牌推介与评价、研发服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服务,加快品牌建设工作。注重各类品牌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和中介组织开展品牌建设的研讨、座谈和交流,推进品牌建设。

(北仑区发展和改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