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植和壮大创牌主体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基础。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品牌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创建农业名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推进了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的不断增多。

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

发展农产品品牌,有助于建立农产品信誉,促进农产品销售,推进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通过采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鼓励农业名牌产品认定,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等有效措施,积极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各类名优农产品得到了蓬勃发展。

1.加大力度,培植主体。培植和壮大创牌主体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基础。现阶段,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体为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具体做法总要有:一是扶持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企业现有的生产、质保设施进行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设施。二是指导农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有条件的农业企业鼓励其进行质保体系建设,推动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者和专业合作社经营者进行农业标潴化、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者的质址意识和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创牌的自觉性,使其成为现代品牌农业的主力军。

2.政策扶持,加速推动。我市各级政府为推进品牌农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对于农产品商标注册给予补贴;对于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认定给予补助;对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各级农业名牌认定的进行奖励;对通过HACCP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补贴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3.搭台宣传,打造品牌。实践证明,宣传品牌是打造品牌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方面,我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组织品牌农产品参加国内外的展示展销会和举办地方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或农产品节。通过举办或参加农产品展销会,集中宣传我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和名牌形象,使品牌农产品更快地走进市场。真正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打造品牌、农民受益”。

4.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充分利用宁波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加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我市农业品牌建设的经验之一。通过建设中国特产之乡、申请原产地标记产品和申请注册证明商标等途径来创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

5.依托认证,加快培育。认证是培育农产品品牌的主要手段。通过认证活动,可以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平和质量安全等级。实践证明,实施农产品认证,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的重耍途径。从1999年始,我市开展了宁波市名牌农产品认定。2001年,我市成立了宁波市绿色食品办公室,启动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一2002年,我市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宁波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产地的认定工作。2004年,成立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宁波分中心,开展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短短几年,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工作发展迅速,至2006年底,全市已有无公害农产品212个、绿色食品118个、有机农产品18个,在全省名列前茅。

1.品牌建设内容丰富。宁波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包括注册商标、名牌农产品认定、质量安全认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等,乂有中国特产之乡评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申请原产地保护等。截至2006年底,全市拥有农产品商标为1870件,农业名牌产品207只,其中国家名牌农产品3只,省农业名牌产品56只,市名牌农产品148只,有20个中国特产之乡和18个原产地标记产品。

2.品牌数量逐年增多。近几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品牌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创建农业名牌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推进了我市农产品品牌数量的不断增多。全市农副产品商标注册持续增长,后劲很足。2006年注册315件,同比增长40%o 2002—2006年,全市共培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12个、绿色食品118个、有机农产品18个,绿色产业整体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列。

3.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通过组织举办和参与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集中宣传打造地区品牌等有效措施,促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余姚榨菜奉化水蜜桃慈溪杨梅、郸州蔺草等宁波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卡依之”牌脱水蔬菜、“徐龙”牌烤鳗、“五洲星”牌橘子罐头、“老板娘”牌水产品等名优农产品在国内外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黄花梨之乡”、“杨梅之乡”、“雷笋之乡”“雪菜之乡”、“贝母之乡,,等20个特产之乡是我市农业的响亮名片

4.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结合推进农业名牌战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我市各级农业系统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产品品牌知识和质量安全宣传培训。通过宣传培训,与以往相比,全市的农产品品牌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农业经济工作中的新课题,就我市而言,它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品牌规模不大。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单兵作战”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www.daowen.com)

2.名牌少,精品少。1870只品牌农副产品中,省、市名牌产品204只,仅占总品牌数的10.9%,绝大多数农产品品牌市场知名度较低。

3.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我市品牌农产品加工率不高,大部分是鲜活产品与初加工品,且大部分生产加工企业都没有成立专门的研发中心及配备专职的研发人员,以致品牌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不高,企业市场收益小。

4.大宗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将大力落实以下五条措施。

1.打造农产品集体品牌。农产品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有利于把有限的资源盘活,降低和节约经营成本,真正凸显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有利于保护我市大量的名优产品;有利于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和优势;有利于把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此,我们将花大力气积极引导企业、协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注册工作,努力打造群体品牌。

2.实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对品牌战略具有推动作用,为品牌战略拓展实施范围,我市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和机制创新工作。落实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培育中介组织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政策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等,创新订单农业、行业协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机制。借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功能,拓展品牌。借助龙头企业制定产品的生产标准,开展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档次。借助各种农产品销售平台,宣传品牌。继续充分利用各级农展会、推介会、农产品节、招商会,销售宣传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

3.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没有严格的产品标准或者产品没有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商标体系的建设将无从谈起。目前,我市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争创名牌。为此,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特别是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的推广应用,抓紧清理制(修)订地方标准,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农业标准化知识宣传培训。.指导企业开展IS09000,IS014000和HACCP认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好基础,为农产品走出国门,发展创汇农业奠定基础。

4.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是产品的根本,质量更是名牌农产品的根本。为此,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一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关,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成立产品研发中心或配备专门的研发人员。二是开展科技培训。抓好员工培训这个基础环节,对种养基地的农民、加工生产的工人以及经营销售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打造优质精品。三是精心设计和改进包装,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提升市场的认知度,进而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5.抓好农产品市场流通管理。一是抓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设,确保农产品流通顺畅。会同相关部门办好已有的专业批发零售市场,发展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鼓励工商企业兴办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积极培养扩大农村购销员队伍,扶持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依法保护品牌农产品。

(宁波市农业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