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政政策的机制和作用

财政政策的机制和作用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从总量方面来说主要体现在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上,通过支出或减税的乘数效应,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要素流动收益高低的影响,促使要素在不同产业间合理流动,改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最终通过结构的变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财政政策的机制和作用

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就是如何使欠发达地区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从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看,这需要加大生产要素的投入,同时也需要结构调整来推进。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从总量方面来说主要体现在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上,通过支出或减税的乘数效应,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要素流动收益高低的影响,促使要素在不同产业间合理流动,改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最终通过结构的变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1)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推导和理解财政政策乘数的基础。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下列五个方程式组成了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3-1)式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第一个基本方程式。其中Y表示生产(等于分配)的国民收入,C、I和G分别表示民间消费支出、民间投资支出以及政府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购买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在(3-2)式中,(Y-T)是个人可支配收入,a是消费额中自发消费部分,相当于必须的最低消费,是常数项(a>0);c表示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变化的程度,即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正值。在(3-3)式中,b表示由技术革新、人口增加、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决定的投资部分,h(Y-T)表示内部因素决定的投资部分;h是边际投资倾向且为正值。在(3-4)式中,G是政府支出,因其由预算政策来决定,是外生变量,故G=G*;又由于只分析政府对总需要的影响,对政府支出不再作进一步分解。(3-5)式中,e代表进口中的自发部分,m代表边际进口倾向,且为正值。

在(3-2)式、(3-3)式和(3-5)式中,系数c、h和m表示,可支配收入(Y-T)每增加一个单位,C、I和M所增加的比例,即dC/d(Y-T)、dI/d(Y-T)、dM/d(Y-T)它们分别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而三者的和(c+h+m)被称为(国民收入的)边际支出倾向。

现在把式(3-2)—(3-5)式代入决定国民收入的基本方程式(3-1)式中,得到:

根据(3-7)式可知,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a、b、G*、X、e、c、h、m和T这些参数值。如果这些参数值发生变化,均衡国民收入就会变动。这里所要研究的是,财政当局能够操纵的变量(政策变数)G*和T变动时,Y的均衡值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2)财政支出乘数。财政支出乘数指因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增加(减少)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加(减少)的倍数。

当财政支出发生变化时,财政支出变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求国民收入Y对财政支出G*的偏导数得出。根据(3-7)式,财政支出的乘数为:

从(6-8)式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第一,财政支出乘数为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变动方向相同;第二,政府增加支出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支出量的1/1-(c+h-m)倍;第三,财政支出乘数等于1减去国民收入边际支出倾向的倒数,这样,边际消费倾向c越大(越小)、边际投资倾向h越大(越小),边际进口倾向m越小(越大),财政支出乘数值就越大(越小)。

(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因政府税收增加(减少)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增加(减少)的倍数。

假定财政支出不变而税收发生变化,分析税收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通过求国民收入Y对财政支出T的偏导数得出。

根据(3-7)式,得到税收乘数:(www.daowen.com)

根据(3-9)式,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相反;第二,政府增税(减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量为税收变化量的c+h-m/1-(c+h-m)倍,这意味着政府采取减税政策,将会成倍地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第三,从(3-8)式和(3-9)式的比较可以得知,由于(c+h-m)<1,因此,从绝对值来看,税收乘数小于财政支出乘数,这说明同等数量的减税或增加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不同,财政支出要比减税的作用大。

(4)平衡预算乘数。如果让财政支出和税收同时发生同向的变动,如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增加财政支出,属于平衡预算的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这种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称为平衡预算乘数。即,政府在增加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购买性支出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把(3-8)式和(3-9)式相加,就得到平衡预算乘数: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如果同时等量增加支出,国民收入也会以财政支出增加的数量而增加。也就是说,即使政府实行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仍具有一定的扩张效应;第二,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水平变化等于平衡预算规模变化,而与可支配收入决定的边际支出倾向(c+h-m)的大小无关;第三,预算平衡乘数的经济意义在于,当经济衰退不太严重时,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地增税来弥补等量增加的政府支出。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又可以避免过大的财政赤字

由此可知,财政收支的变化对国民收入具有重大影响,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减;财政政策的作用力度或倍数效应,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投资倾向越大、边际进口倾向越小,财政乘数就越大,财政政策的作用力度也越大。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支出或对落后地区的部分区域的部分产业(或行业)实施减税的财政政策,通过支出或税收的乘数效应,提高落后地区的产出总量。同时,政府资金的投向或有选择地减税会改变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落后地区的经济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变动。

(二)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财政安排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不同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的。一般认为,产业要素主要是资本、技术和劳动。政府可以通过在不同区域间的财政收支变化,或制定不同的鼓励限制政策影响各区域的投资、人员流动以及技术进步,促使要素在不同产业间合理流动,最终通过结构的变动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1)对投资的影响。财政对区域投资的影响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对某区域进行投资或是对特定区域的产品进行政府采购,从而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增长;通过对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私人投资;二是运用财政手段如税收优惠等影响资本收益率,从而实现物质资本的区际流动。这些措施主要有:对借入资金成本的扣除、对利润再投资免税或退税、加速折旧等。另外区域性的税收减免会增加减免区域的投资,税收政策对投资地点的选择影响很大。

(2)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一般认为,在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收入的高低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好坏。如对某些区域的个人所得实行减免,在税前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在该区域从业的个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但在我国区域收入差距较大的状况下,税收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在收入相同的情况下,公共服务的提供对劳动力的流动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人员可以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的财政支出方案产生服务供应上的跨辖区的竞争,出现了所谓的“用脚投票”。公共服务供应水平较高,可以成为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负熵流。因此各财政辖区公共服务供应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的吸引力。

(3)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理念已经转变到了“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谁拥有并掌握了先进技术的运用,谁就占领了优先发展的制高点。但技术的引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基础性研究,其外溢性较大,只能由国家进行投资。技术的开发与研究风险较大,财政的大力支持有助于技术进步。许多国家对技术的研发都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我国税法规定了技术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技术转让收益的所得税减免等等。

内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获取新知识(包括革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等概念);刺激知识运用于生产(市场条件、产权、政治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提供运用新知识的资源(人力、资本、进出口等等)。所以马克思在19世纪末经过经济分析得出的“资本主义丧钟就敲响了”没有变成现实,就是因为经济增长不再依靠物质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投入,而是效率的提高。内生增长理论还认为,公共支出特别是公共投资具有很强的生产性,从而促进长期增长:第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入,将提高民间部门的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正相关;第二,教育支出会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提高一国吸收外国技术、发明新技术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