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形成了许多发展蓝色经济的比较优势。
(一)产业优势
园区依托的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形成了海产品深加工产业优势;聚集了一批能够体现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大项目,形成了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优势;国家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多数已经封关运作,初步形成了以保税物流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产业优势;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绿色食品、海洋化工等产业已经培育的一批龙头企业,发展海洋经济具备了先发优势。
(二)人才优势
园区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在450万从业人员中,20%的人员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每万人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近4000人。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园区聚集了所在城市40%以上的海外留学人员,并且海洋科技专业人才除在国家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高等院校外,大部分集中在园区。
(三)环境优势
园区大多靠海临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托外部港口、铁路、机场以及能源、水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对各类项目特别是大项目的承载能力,具备了发展临港大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基础和条件。园区内部普遍形成了投资硬环境的“九通一平”和包括人才通、金融通、物流通、科技通等在内的软环境“九通一平”,降低了企业商务成本。
(四)招商优势
经过多年的招商实践,园区已摸索实践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招商模式,创新了很多招商做法,园区内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招商人才,形成了上下互动、内外结合的立体招商网络。
(五)政策优势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发展,把园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板块进行谋划。《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这些都为园区在新一轮发展中,带来难得的机遇。(www.daowen.com)
半岛蓝色经济区园区要将以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发展空间受限
目前,80%的园区建成面积超出批准面积;部分园区批准范围内存在基本农田。在加快蓝色经济发展进程中,园区内布局重大工业项目和特色产业集群需要的发展空间明显不足。
(二)创新能力不够
尽管园区吸纳了大多数海洋科技专业人才,但由于山东省海洋科研力量分散、规模较小,尚未形成合力,影响了海洋科技综合优势的发挥。园区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的海洋科研决策与开发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展较慢、转化率较低,资源优势未能转变成经济优势。
(三)海洋经济特色园区少
园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海洋生物工程、海洋咨询服务、海洋水产品精加工等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发展速度较慢。以海洋经济主导的特色园区还较少。
(四)海洋开发与保护还存在矛盾
园区海洋经济开发与保护还不协调,海洋资源利用分散粗放,海岸线资源逐年减少,近岸海域尤其是渤海流域,个别地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船舶油污等污染物排海量仍在增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仼重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