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意艺术助力宁海县葛家村乡村振兴

创意艺术助力宁海县葛家村乡村振兴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葛家村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艺术振兴乡村,就是用创意点亮乡村、靠艺术助推振兴,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更和谐、更有情调。丛教授团队进驻葛家村,使艺术和乡土的碰撞擦出了绚丽的火花,村民既是设计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也是传播者、推广者和维护者。目前,葛家村已经与周边一些村庄签订了合作协议。

创意艺术助力宁海县葛家村乡村振兴

葛家村位于宁海县大佳何镇东南方,区域面积 6.5平方公里,有耕地691亩、山林9543亩,有农户698户、人口1596人,有党员42名。从2019年开始,葛家村可以说是一夜爆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的团队走进葛家村,开展了艺术与乡村融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短短几个月时间,葛家村的村庄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葛家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山村,成了各路媒体竞相采访报道的“网红村”。葛家村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艺术振兴乡村,就是用创意点亮乡村、靠艺术助推振兴,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更和谐、更有情调。

丛教授团队第一次来,就在葛家村住了12天;第二次来又住了20多天。他们每天吃住在村里,研究在村里,创作在村里,与村民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事、干一家活,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村民。扎下来才能做起来,只有这样一竿子深深地扎到村子里,才能真正把事情做起来。丛教授团队一到村里,就挨家走访农户,与村民促膝谈心、拉家常,与村民交朋友,了解村民的愿望和需求。他们提出的方案符合村庄的实际和村民的意愿,不搞大拆大建推倒重来,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并且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吸收村民的意见。融进去才能见真情,凭着他们的真心、真才、真干,很快就融入村民的生产生活之中,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接纳,加上镇里和县里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改造之路愈发顺利。

丛教授团队刚到村里时,也是先由村干部召集村民来听课。他们特意设计了PPT,讲理念、说案例,介绍其他村庄的成功经验。但村民不理解、不愿听,最后变成不来听。甚至有人怀疑丛教授是来骗钱的,讲几堂课拿钱就走了。丛教授马上发现问题,改变做法,放下PPT,改先讲后做为先做后讲、边做边讲、边讲边做。团队和村民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搞建设,以融合设计的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不仅设计打造出了千年画廊、玉兰王院、仙绒美术馆、桂知苑等40多个共享艺术空间,改变了村容村貌,还培养出了许多村民艺术家,培养了村民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打开了村民身边的艺术殿堂之门。接地气才能见实效,丛教授团队的理念和实践能够实现,并得到村里和上级的认可和支持,正是因为符合了村庄当前的发展实际,顺应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艺术助推振兴的关键是要让艺术回归生活。以艺术为支点,让村民发现美、创造美,以美为善、以善为美,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文明、文创、文旅等全面振兴。艺术具有启蒙的作用,它本身就存在于民间,而且老百姓本身就有许多艺术细胞,农村本来就有很深的艺术根基。在这种“原来艺术就是这样,原来我也可以做,而且能做得更好”的全新认识下,村民参与的热情高涨,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潜在的艺术细胞被充分激活,于是在他们手中,竹子、木头、鹅卵石以及各种布匹的边角料等,都可以变成竹帘、竹灯、凉亭、花园、布娃娃玩偶艺术品。(www.daowen.com)

艺术能打开村民的心灵,改变村民的精神世界。现在村民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通过物质的改变、村容村貌的改变,触发并促进了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在村庄面貌改变的同时,村民的精神世界也换了样子。现在的葛家村,邻里关系更融洽、和谐氛围更浓了,有的村民主动拆除与邻居家相隔的院墙,使庭院景观相互贯通;有的邻里间摒弃十多年的前嫌、重归于好,互相取长补短,改造相邻的庭院。更讲品位和品质了,家家户户自己动手设计村庄、改造庭院、美化家园,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基本没有了。村里的凝聚力更强、向心力更足了,原本破破烂烂的角落,村里要改造成小公园,涉及的村民全部同意,并拿出自家的宅基地,提供给村里使用。在村里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丛教授团队让艺术与乡村碰撞融合,点燃了村民的激情,激发了村民设计乡村、建设乡村的内生动力,使整个村庄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唤醒了沉睡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本。这种内生动力一旦爆发,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产生巨大的能量。村里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齐动员、齐上阵、齐干活,改造村庄,美化家园,扮靓生活。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品位,也让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干群关系和睦,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骤升。

农村是农民的,村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葛家村的实践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政府大包大揽的困局,将艺术设计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相融合,把艺术设计创造做到关系村民直接利益的项目中来,既让村民看得到、学得会、做得来,也让艺术成果留下来、用起来、维护好。要从小事情做起、具体事情做起、群众身边事情做起,让大家看到:有钱的村可以做,没有钱的村也可以做;有钱的村民可以做,没有钱的村民也可以做。正是这样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地努力,才使得如今的葛家村万众瞩目,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丛教授团队走进葛家村,一开始就是让村民成为主角,变被动为主动,把艺术真正地植入到村庄和村民之中,真正地使他们发挥作用,去追求艺术的美,去追求生活的浪漫。设计团队是点拨者,是启发人,通过设计和艺术,把乡村内在的美和文化挖掘出来,赋予其崭新的样式,体现村庄的特色,再呈现给村民、社会。艺术家走了,村民仍旧会有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村庄仍然会有延绵不断的生机和活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可以带领村民干,村民也可以带动村民干;本村可以带动,外村也可以带动。丛教授团队进驻葛家村,使艺术和乡土的碰撞擦出了绚丽的火花,村民既是设计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也是传播者、推广者和维护者。丛教授团队进村时只有4个人,到项目结束时,已有78名村民共同参与设计,分成布艺、木工、瓦工等7个设计组,并开始向外派出人员帮助周边村庄进行艺术设计和建设。

目前,葛家村已经与周边一些村庄签订了合作协议。接下来,葛家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将在更广阔的施展艺术创新理念平台上,不断培育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乡土艺术家,为美丽乡村建设出一份力,在持续推进艺术振兴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