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田园诗画里的宁海县下畈村乡愁记忆

田园诗画里的宁海县下畈村乡愁记忆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畈村的面貌改变缘起于全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下畈村还是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首批试点村,村里积极探索构建农村小微权力规范体系,创新推出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使村级小微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2019年6月,全国法治乡村建设现场会代表们实地考察了该村,全面展示了乡村治理样板的风采。

田园诗画里的宁海县下畈村乡愁记忆

下畈村位于宁海县岔路镇北边,区域面积0.1平方公里,有耕地258亩、山林1115亩,有农户168户、人口470人,有党员24名。近几年来,下畈村通过新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和垃圾分类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绿色村庄、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农村示范社区、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最洁美村庄等。

下畈村“七山两水一分田”,是一个自然环境良好、村庄景色优美的小山村。该村绿化覆盖率高达22%,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两条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中的松树林笔直矗立,竹海葱郁、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悠闲舒适的田园村庄。尤其是村中那棵声名远播的老樟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巨大而优美的树冠郁郁葱葱,是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荫泽了一代又一代村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驻足观赏,大家无不惊叹,因为从来没有见过造型如此优美别致的大樟树。但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蚊蝇滋生的景象,村里大大小小的粪坑有100多个,私搭乱建现象严重,村里不仅没有钱,还欠了七八万元的债。

下畈村的面貌改变缘起于全省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村庄整治涉及拆除违建,个别村民意见很大,一时间阻力不小。村干部就从自家亲戚的违建房屋开始拆,紧接着是党员、村民代表的,最后是群众的,之前推不动的项目,在干部的带领下,几天内就拆除违建房屋38处、清理露天粪坑98个,村里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下畈村的美丽“蜕变”源自宁波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下畈村向积累多年的垃圾山、臭水沟开战,干部群众齐动手,男女老少都上阵,经过短时间的集中突击,村庄中的垃圾搬走了,房前屋后的杂物清除了。在此基础上,村里又组织村民开展了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家家户户纷纷利用自家的小院子种植了红枫、红梅、紫藤等,四季花开、绿意盎然,不仅赏心悦目,还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助推了农村旧貌换新颜。

下畈村是较早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村子,2014年,该村就成为宁波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村。为便于垃圾投放,村里设立了15个垃圾投放点,每个投放点都放置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引导村民分门别类投放,同时村里还给每家每户发了2个小垃圾桶,每个月给每户人家发放60个垃圾袋。一开始也有村民没有做到垃圾分类和定时投放,为使村民尽早做到垃圾分类,村里又把发放给村民的垃圾桶和垃圾袋都进行了编号,便于督促检查。村里的女党员、女村委和女村民主动请缨组成了妇女督查小组,在每月的5日、15日和25日,定时对垃圾投放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未按标准投放的,就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督促改正,最终使大家都能自觉按照规定分类,定点定时投放。为解决厨余垃圾的困扰,村里还专门购置了一台餐厨垃圾生化机,将厨余垃圾通过粉碎、脱水、加入活性菌发酵成褐色的有机肥料,不仅可以肥田,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垃圾分类已成了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说人人都能算得上半个专家了。每天下午4点到7点,村民把垃圾分类装袋后,投放到就近的垃圾投放点,第二天上午8点前,村里的保洁员准时将投放点的垃圾清运完毕。现在,村庄内的大道和小路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的招贴画、知识板报和垃圾分类的打分表等,张贴在醒目的位置。垃圾分类在下畈村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如今村民的意识已经提高到看到路上有烟头也会自觉捡起来的程度。眼下,下畈村已经进入到垃圾分类的智能时代,村民每户有张电子卡,刷一下就可以知道垃圾分类的情况,做得好的农户有积分,可以到村里兑换奖品和参加评先活动。

下畈村还是推进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首批试点村,村里积极探索构建农村小微权力规范体系,创新推出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使村级小微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如按“三十六条”的规定,但凡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五议决策法”进行决策和实施,即经过党组织提议、三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群众评议的程序,并由村监委全程监督。村民随时可参加,全程公开。“三十六条”推行以来,说闲话的村民渐渐没有了,闹事的村民也销声匿迹。而随着决策产生、实施过程的完全公开透明化,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信任感不断增强,村民参与议事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www.daowen.com)

下畈村村委会设有一个公共法律服务点,由法官、农村法律顾问、民警、村监委主任、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等相关志愿者“坐诊”,为村民提供现场矛盾调解、纠纷调处、法律咨询、问题解答等服务。同时村里还试行开办了“法治诊所”,将“法议”作为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前的必需程序,在村级重大决策过程中产生的书面材料,均交由“法治诊所” 的律师进行把关,确保村级事务决议内容合法合规,为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的实践提供了法律保障。村里还建立了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村民在家动动手指,就可以咨询法律问题,真正打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村里注重法治和德治并举,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展文明村创建、“慈孝家庭”评选等活动,依托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普及弘扬法治文化。2019年6月,全国法治乡村建设现场会代表们实地考察了该村,全面展示了乡村治理样板的风采。

下畈村既有古宅、古树等自然资源,又有以葛洪文化、慈孝文化为代表的人文资源。凭借着丰富的山水人文优势,下畈村以“乡村记忆、诗画下畈”为目标,建立生态制度,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建设了嬉水平台、湿地栈道、景观大道、樟树广场等景点,推出了养生美食、休闲、观光、特色民宿等产业,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自然生态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践,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村庄健康、有序、良性地发展。

下一步,下畈村准备和几个村串起来,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在线路上布局新的民宿,开办农家乐,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提高村民收入,把下畈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美丽新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