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仑区三山村:科学规划 谋新篇 留乡愁

北仑区三山村:科学规划 谋新篇 留乡愁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三山村启动老街改造,办的一件大事就是把河道盖板掀掉,还水乡原貌,却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反对,商摊经营户的反对声尤为激烈。接下来,三山村将继续坚持“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的方针,结合旅游与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如画新农村。

北仑区三山村:科学规划 谋新篇 留乡愁

三山村位于北仑区的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是春晓街道的中心,也是滨海新城的门户区,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有耕地2528亩、山林16271亩,有农户2716户、户籍人口6901人、外来人口1166人,有党员318名。近年来,三山村立足本村实际,科学规划、大胆创新,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获评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生态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十大特色民宿村、宁波市农家客栈(民宿)集聚村等。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21.66万元,人均年收入30564元。

依山傍水的三山村,是原三山乡政府驻地,域内山峦苍翠、溪流淙淙,生态资源丰富、环境整洁优美。但过去因交通不畅,出行极为不便。在太河路溪岙岭隧道打通之前,去城里要翻越三座岭,走50多公里路,久而久之,在三山村形成了自己的小集镇,主要集中在合宅自然村。长长的老街是方圆十里的村民集聚的中心,赶集看戏好不热闹,堪称山村里的“小上海”。不过过去这里的人们有一个不小的遗憾,就是“有水不见水,见水要皱眉”。原来老街是依水而建的,过去河道上铺着水泥盖板,可以供人行走,同时也成了沿街商户摆摊的区域。日复一日,上游垃圾入河,雨污管道混流,盖板一盖虽然眼不见为净,但给清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乡村美景被掩藏了很多年。

2015年,三山村启动老街改造,办的一件大事就是把河道盖板掀掉,还水乡原貌,却遭到了大多数村民的反对,商摊经营户的反对声尤为激烈。党员干部就挨家挨户登门做工作,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改造过程又是一波三折,光是河道护栏改造就讨论了数十次,村民不理解为何要用旧瓦片、老墙砖。乡村改造究竟改成什么样子。村里请来高校的专业团队,走访探讨各种方案,最后把风格定位新中式民居,既有优美的环境,也有老底子的文化,还有现代的生活

他们从整体规划入手,在不改变原有乡土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升“颜值”。盖板掀开后,水底终于重见天日,淤泥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天然的鹅卵石;收集老房子的废砖瓦,在两旁砌起了半米高的挡墙;用仿制建筑窗台做了图案各异的造型,各色花草点缀其中,安全美观两相宜;用竹子打造凉亭,沿河还设计了几个水埠头,方便村民临水亲水;立面整治摒弃统一刷白的老办法,保留了每幢房子的肌理。地处中心地段的农村综合体也进行了科学规划整合,涵盖公交站、菜市场、停车场、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路面白改黑、三线下地、立面美化等工程。短短几年时间,三山村从脏乱差的破旧面貌,蜕变成了美丽乡村的新模样。村里潺潺溪流蜿蜒而过,商铺沿水而立,“古树、深井、老街,小桥、流水、商家”的景象跃然眼前,给人以既古朴端庄又清新亮丽的美感。

随着滨海新城建设的推进,三山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全面开启了新农村建设。按照“多元导向、多规衔接、特色彰显、产形结合、资源复合、城乡互联”的发展原则,优化新农村改造规划,着力“一带二轴三片”的空间布局,形成“近期洁境、中期美境、远期意境”的整治目标和区域“改造+提升”的整治思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新城的后花园。根据三山村花木产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大流转、大景观改造,通过土地集中流转,进行统一的管理,让景观与生产相结合。对村庄进行主题打造,如双狮片区先天条件良好,通过基础设施提升,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合宅片区是整个三山村生活功能的支撑点,重点整治沿街商铺,统一店招,建设大型停车场,拓展会议餐饮、住宿等功能。一个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增收渠道顺畅、乡村文化繁荣的生态宜居新农村款款而来。(www.daowen.com)

三山村的洁美不是天赐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持续多年下决心整治改造的必然结果。在治水过程中,村里发现最难改变的就是村民的生活习惯。过去村民都习惯到河埠头洗衣服,洗衣水泛着白白的泡沫,直接融入河水里,污染了水源,也影响了环境,下游水质明显变浑浊,天一热还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为了改变这延续千百年的习惯,村里没有少使劲,但效果并不算好,他们就加大宣传力度,并组织幼儿园小朋友传唱宣传护水的儿歌童谣,还统一做起了80多平方米的洗衣台,将污水集中处理,洗衣台的自来水费全部由村里承担。效果慢慢地显现了出来,现在到河道洗衣物的村民越来越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村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也在跟着提高,在河道洗衣物的行为将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建设美丽乡村以来,三山村以21个党小组为单位,划分了小组包干网络,每个包干网络都由党小组长分工负责,小组成员承担起包干区域内的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村户乱堆放现象的劝导工作。按照片区实情,三山村还组建起承担乡村旅游、溪坑治水、商圈服务、居家养老爱心家政、绿化保洁等特殊功能的党小组,助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等,使商业圈里占道经营、随意倾倒废水垃圾等现象得到了明显减少,店主们也主动配合城管执法,保持环境整洁。在“五水共治”行动中,“溪坑治理”党小组和“巾帼治水岗”党小组不定期巡逻河道溪坑,发现垃圾或污水排放就及时找人协调解决,确保水质清澈和水面干净。同时,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让村民唱主角,做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使群众从看客逐步转变为参与者、监督者与践行者,发挥了村民在民意驱动、机制创新、组织带动和决策建设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照片由春晓街道提供)

依托特有的资源禀赋,三山村不断发掘人文资源,把山水格局、建筑特色、园林景观、文明创建等融入大街小巷和居民生活场景,初步形成有内涵的公园、有记忆的街区,展现出浓郁的乡村文化、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如今生态修复工程为老街增添了乡愁和诗意,域内太河公路获评浙江省最美公路,青龙溪坑、双狮田园等景观已然形成,小桥流水人家似的魅力田园美景,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接下来,三山村将继续坚持“生态为基、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的方针,结合旅游与综合体建设,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如画新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