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提升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前后,中低技术产业始终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时代特征,他们往往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中低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创新因研发强度的拖累而被忽视。正是因为中低技术产业中的低研发强度,中低技术产业中的原创性创新较少,但这并不影响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中低技术产业各种生产工艺已然定型,技术成熟且先进、产品稳定。

提升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1. 重新认识中低技术产业对经济的作用

PILOT分析表明,在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性和整个经济的增长水平之间没有发现任何直接联系的证据——发达经济体并不等于高增长经济体,不同的经济体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经济增长。尽管OECD国家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的革命,新的经济部门不断出现,也有一些部门消失,但并不能解释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过程。增长不是主要基于新部门的创造,而是基于现存部门的内部变革,基于这种认识,中低技术产业的多数部门并不是所谓的“夕阳产业”[1]。发达经济体未来的工业增长源于ICT等高技术产业,也同样依赖纺织服装、钢铁、食品加工等中低技术产业。因此,PILOT认为不应过分强调高技术产业的作用,而忽略了发达经济体增长的主要因素。为确保发达经济体未来持续的增长前景,政策制定者需要把重点放在所有部门的创新和创造过程,而不仅仅是高技术产业。

改革开放前后,中低技术产业始终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世界各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中低技术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世界各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更低,中国2010年仅为10%左右。从就业的角度看,中低技术产业虽然在吸收高技术人才方面表现不佳,但一直是吸纳普通劳动者就业的主要经济部门。目前,中低技术产业创造的产值、利税和就业机会仍远远高于高技术产业,有着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基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低技术产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与HMT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相比,中低技术产业大多属于工业化初期的传统产业,研发强度很低,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远远没有完成,中低技术产业的历史使命远未终结。发展中低技术产业,要在工艺、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升级,即实现中低技术产业的产业内升级。从产业竞争的角度来讲,一个产业无所谓高低,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一定属于高技术产业。可口可乐不是一种高端饮品,但可口可乐公司却誉满全球。同样从事服装生产,意大利和法国的时装引领时尚潮流,利润颇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中低技术产业,大力推进中低技术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重新认识中低技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

鉴于目前与发达经济体的现实差距,我国的很多产业需要升级,但升级并不意味着国家不再需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的中低技术产业。一方面,市场需求本来就是多元、多层次的,有高端需求也有低端需求,发达经济体的高技术产业在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但仍需大量进口初级产品;再者,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远远没有完成,中低技术产业仍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比较优势。在此意义上,我国并不存在夕阳产业。我国需要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也需要全方位的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本质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升级,不能把产业升级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用所谓的高技术产业替代低技术产业。

PILOT也认为,制造业发展不是批量地以新部门取代旧部门的结构调整,也不是以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改革过程虽是部门和技术系统的结构调整,但产业内部的转变也同样重要。未来欧洲的工业发展并不取决于在高技术产业与LMT产业之间如何选择,所有这些制造业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低技术产业作为高技术部门的客户,其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升级和资本投资是高技术产业拓展营销渠道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技术产业的许多产品引入中低技术产业,以间接R&D的形式将“已获得的技术”成功扩散到这些产业。这两类产业之间的互动意味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与仍然具有活力的LMT产业相联系,这种共生关系往往被忽视。

3. 重新认识中低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创新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特别是各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意识到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时代特征,他们往往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中低技术产业中的技术创新因研发强度的拖累而被忽视。

正是因为中低技术产业中的低研发强度,中低技术产业中的原创性创新较少,但这并不影响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PILOT的案例分析表明,许多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高技术领域的知识创造活动有关,虽然这些产业本身与研发活动并无直接关联,但某些高技术领域的最新知识成果一直是这些产业的关注对象,如现代生物技术和IT技术。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纺织业是较为典型的中低技术产业之一。然而,纵观纺织业发展史,始终有高技术应用的痕迹。早在20世纪初,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沿的化学纤维技术就应用于纺织面料的生产;20世纪中叶,与塑料工业发展同步的“合成纤维”技术也渗透到纺织业领域。近年来,IT技术、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前沿科技也已逐步应用于纺织业的各个环节。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食品加工业中。

PILOT还发现,技术创新扩散的途径是复杂多变的,涉及所有的经济部门,并不只是从高新技术产业到中低技术产业那样简单的单向流动(如图7-6所示),还包括从中低技术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逆向扩散过程(如图7-7所示)。

图7-6 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扩散

图7-7 高技术产业与中低技术产业之间的技术扩散(www.daowen.com)

4.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

(1)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工艺

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中低技术产业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已逐渐步入成熟阶段。特别是在发达经济体,中低技术产业各种生产工艺已然定型,技术成熟且先进、产品稳定。在我国,由于与发达经济体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中低技术产业仍然落后于西方。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中低技术产业还是应以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为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洋为中用”,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和制造技术水平,努力缩小技术差距以形成后发优势。在此基础上,改进现有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提高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推动中低技术产业的升级。

(2)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动渐进创新

就产业本身而言,中低技术产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支撑着中低技术产业的长期发展。目前,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是基于现有技术体系的渐进性创新,实现根本性技术变革的几率不大。在中国,企业大多没有能力进行根本性的技术变革,相比之下,多数企业在渐进性创新方面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结合中国国情,应鼓励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对现有工艺、技术、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以此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积极推动“干中学”、“用中学”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逐步淡化,许多技术工人已成为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技术专家。与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一样,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的技术工人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干中学”和“用中学”正是以技术工人为载体才得以实现实践知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推动了中低技术产业的渐进创新。

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一般高达工人总数的75%,其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分别占50%和15%。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技工荒”频频出现。而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缺失,高级技术人才尤其匮乏。全国7000万技术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23%,其中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的5%,中级技工和初级技工分别占35%和60%,并呈低学历、老龄化趋势。另外,我国技工的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较低,与其社会贡献存在较大反差,职业技能证书难以与一般的学历证书相比。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就是要打破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积极培养和善待这些技术人才。要以合理的薪酬吸引和留住技术工人(尤其是稀缺的高中级技术工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技术工人的文化学习和技术培训,鼓励职工的技术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4)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推动合作创新

在中低技术产业中,多数企业专注于生产、制造、加工和组装环节,技术研发能力极其有限,自主创新的比重更低。有些企业虽有技术创新的意愿,但限于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只能选择放弃。因此,应积极引导政府的资源配置,加大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并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移。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产、学、研合作的信息,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的有效对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的优势,积极组织和推动中低技术产业的产、学、研结合。

(5)适当进行原创性创新

与高技术产业和HMT产业相比,中低技术产业的研发强度较低。从世界范围来看,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并不在研发环节,而在于非研发性的技术创新和间接R&D方面。因此,通过大幅提高研发强度以增强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不是一种理性行为,在国内现有的经济条件下也是不现实的。要根据整个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情况,有计划地适度提高中低技术产业整体的研发强度,进行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原始创新。要充分发挥制造业各部门的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一定研发能力的行业或企业,对其进行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它们进行自主研发。

【注释】

[1]美国在线刊物企业家网站2007年选出10种10年内“绝迹”的产业,包括唱片行、传统底片制造商、喷洒农药飞机、同志酒吧、报纸、公用电话、二手书店、存钱罐、电话营销和电玩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