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低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低于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分析

中低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低于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阶段产业的总产量已经较高,渐进性研发的重要性会超过模仿性的研发,产业的研发强度降低,产业表现为中高技术产业。这一阶段,产业的产量接近达到顶峰,随着渐进性研发规模的下降,产业的研发强度进一步降低,产业表现为中低技术产业。新产业在全球的技术扩散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发达国家的中低技术产业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

中低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低于高技术产业的原因分析

根据前文的分析,中低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只是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按照模型分析的框架,中低技术产业的产业环境对应于产业Y的发展末期,而高技术产业对应产业Y发展的前期,中高技术产业则对应产业Y发展的中期。如图7-5所示:

图7-5

图7-5中纵轴表示研发投入规模和产品产量,横轴表示时间。图中画出了五条曲线,由上至下分别是产量线、产业的研发投入总量线、渐进性研发投入线、模仿性研发投入线和根本性研发投入线。

从产业的产量情况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产业的产品总量不断增加,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无论市场竞争的形式如何,产品的价格和产业的利润率都将趋于下降。在产业发展初期,利润较高,产量线从较低水平快速上升,新产品迅速普及。当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市场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企业提高产量的利润空间不大,需要市场规模的扩大才能推动产量的进一步增加。

按照创新方向的先后次序来说,首先占主导地位的是根本性创新,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前产业化阶段。此时,生产技术尚不成熟,可能存在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存在缺陷等情况,技术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产业化。在这个阶段,为数不多的产业先驱们可能为了一些存在巨大潜在需求的技术设想进行着勇敢的研发和生产尝试,研发失败的概率一般会远大于成功的概率。(www.daowen.com)

当根本性创新的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生产成本下降,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工艺基本稳定有效,产业中的先驱企业开始扩大生产规模。此时进入了产业化生产的初期,新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此时,越来越多的模仿者试图进入市场。这一阶段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众多的模仿者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模仿性创新。此时模仿性创新的研发投入会成为产业研发投入的主要部分。先驱企业的主要精力则用来扩大生产规模,占领市场。这一阶段,产业的总产量较小,但研发投入的规模很大,产业表现为高技术产业。

当模仿性创新允许一些新企业加入到产业中来时,产业的总产量也不断增加,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利润水平下降。新企业进入产业的愿望下降,模仿创新的规模随之逐渐下降,产业中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渐进性创新,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争夺市场,创造利润。在这一阶段产业的总产量已经较高,渐进性研发的重要性会超过模仿性的研发,产业的研发强度降低,产业表现为中高技术产业。

当产量进一步扩大, 渐进性研发的预期收益下降,同时容易实现的渐进性创新已被应用,进一步实现渐进性创新的难度可能因此而不断增加。渐进性研发的总规模也会下降。在这一阶段,初级的产业技术可能已经变得公开化,模仿性研发的重要性变得可以忽略不计。这一阶段,产业的产量接近达到顶峰,随着渐进性研发规模的下降,产业的研发强度进一步降低,产业表现为中低技术产业。同时,产业开始孕育新的根本性创新,新一代的产业先驱开始试图通过新的技术范式来开创新产业。

最后,根本性创新的研发投入在产业中比重越来越高,随着不断的探索,革命性的新技术的轮廓逐渐成形。人们可以预见到一个新产业从原来的产业中分离出来,或者是原来的产业将迎来第二次的发展高潮,又进入一轮新的产业技术生命周期。

从理论假设出发,可以定性地探讨理想状态下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用来解释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的研发强度差异。在现实经济中,产业的技术生命周期可能时间长短不同,有些产业可能走不完全部的生命周期历程就有新一轮的研发投入增长。加之根本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之间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因此本书所定义的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未必能严格地在现实经济中得到反映。

同时,由于产业技术变迁往往时间较长,一个产业可能在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都处于同一个阶段,保持稳定的研发强度水平。新产业在全球的技术扩散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发达国家的中低技术产业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技术产业。 但是,从产业发展的历程上看,工业化早期的钢铁、纺织等当时的新兴高技术产业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中低技术的传统产业。因此,本书的产业技术生命周期的观点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可以得到经验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