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中国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力资源不足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知识才是一切财富的最终源泉。技术人才资源的丰缺,是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根据熊彼特创新经济学,创新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将它定义为将不同领域知识和产品进行创造性融合,并最终获取利润的能力和胆识。

中国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虽然中低技术产业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兴奋,但其竞争力与高技术产业相比差距显著,利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受我国科技发展现状、传统产业生产力要素对高新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外部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各方面影响,其制约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不足

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知识才是一切财富的最终源泉。而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造者,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也是传统产业创新实现能力的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和学科领域专家可以高效地发掘外部各种可利用知识资源,扩大企业知识集,扩大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和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而传统产业社会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下降,造成传统产业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导致人力资源不足成为我国传统产业的一大弊端,极大地制约了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首先,技术人员不足。技术人才资源的丰缺,是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缺乏足够的优秀科技人才,必然导致传统产业的技术、知识、信息消化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弱,直接影响着传统企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转化,也使得高新技术持续发展的源泉枯竭或载体不足。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一期的“国际竞争力排名表”,在1999年度列入排名的世界主要的47个国家和地区中,“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一项,我国居倒数第1位;“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我国居倒数第2位。从1995年到2001年,我国科技人员占全国人口比重上升极为缓慢,从1995年到1999年每万人中的科技活动人员数及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基本没有变化,2000年到2001年两项值略有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距。即使是作为市场领先者的大中型企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数目同样是缓慢攀升,很难跟上高新技术的发展速度。

第二,缺乏具有创新意愿与科学决策能力的企业家。根据熊彼特创新经济学,创新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熊彼特将它定义为将不同领域知识和产品进行创造性融合,并最终获取利润的能力和胆识。目前,我国的企业家队伍不稳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愿和科学决策能力并且善于管理的企业家。创新意愿是技术改造的前提。传统产业技术进步迟缓的重要原因是管理者缺乏科技进步的紧迫感和高效利用科技成果的意识。同时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决定其对技术的鉴赏与市场远景的前瞻,因此,即使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的技术落后的实际情况有所认识,但对如何加快企业科技进步缺乏科学的决策同样会造成企业落伍。

(二)财政支持政策忽略传统产业需要

自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之后,我国开始加强研发方面的投入。截至目前,发展改革委员会累计划拨40亿元,建立了12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显著提升产业间相关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化能力,推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的发展。例如,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芯片综合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与全球前十大药业公司中的5家签约成为合作伙伴,年产3000万套分子快速诊断产品出口欧美。但是,长久以来,我国传统产业一直缺乏吸收外部知识技术的意识和支持,其内部设备技术水平较低,落后的装备及工艺流程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产业对高新科技成果的吸收利用。由于缺乏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间的创新合作和创新网络体系的建设投入,在国内外一系列高新技术研究成果面前,传统产业吸收和利用外部科技成果艰难的局面并未得到改善,各项科技成果并未切实发挥其促进传统企业持续创新的作用。

另外,传统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也导致传统企业在吸收外部科技成果上缺乏资金保障。目前,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投资以企业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从证券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数量很少。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折旧率过低,传统产业企业资金积累不足是普遍现象,而金融体制改革又使得银行的资金流向了风险成本小的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因此,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大部分资金局限于上述两个渠道,自然就制约了技术创新的进程。

(三)整体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滞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意愿不强(www.daowen.com)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选择,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整体的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我国的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就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也就是由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掌握的多寡而出现的差距现象。据权威机构测算的结果表明,美国信息能力总水平得分为71.76分,是世界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日本信息能力指数得分为69.97分,居第二位;澳大利亚得分为65.59分,居第三位。然而,中国的信息能力得分仅为6.17分。在进行比较的28个国家中,我国除了在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利用方面排在亚洲前列之外,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等方面均列末位。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整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落后;金融信息化建设远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落后的支付体系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综合物流体系的现代化与信息化仍没有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形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传统产业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是成功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基础。但是,很多传统企业自身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对推进信息化的战略性、全局性、紧迫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低;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才普遍短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化成果实现技术创新的进程,不利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稳步实施。

(四)高新技术的高风险性阻碍传统产业进入

高新技术风险是指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如技术需求风险、技术开发风险、技术的生命周期短、替代快等造成的风险。高新技术的需求风险是指不能完整地、准确地鉴别技术需求,导致机会损失和资源开发的浪费及由此给企业带来的其他不利影响。如项目的开发或引进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致使技术引进决策失误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实际上,即使对需求的论证科学、充分,这种风险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开发风险是指由项目管理能力不足、辅助性的技术缺少和技术本身不成熟而导致的产品不能及时投入市场。某些新项目的能否成功实施要受到辅助性技术的发展状况的影响,企业可能面临着引进过程中仅仅注重设备的先进性,而对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及辅助设备的配套情况了解不全面,没有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最终造成市场投入期延长或被迫中止项目的风险。或者,企业的创新技术或引进的技术在实施阶段才发现还存在着有待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开发期延长甚至项目半途而废。高新技术的替代风险指有些技术在投入使用时可能是最先进的,但由于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更高级的替代技术可能已经投入市场。同时,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可能为市场竞争对手提供开发出技术含量相同或更高,成本更低的替代品的机会。在市场上,最先开发或引进某种先进技术的往往不是最高获利者。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企业要承担开发、经营风险以及竞争对手在本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与开发成果造成高新技术生命周期被提前结束的风险。种种风险的存在都可能挫伤企业进行技术改进的积极性。

(五)高新技术资源匮乏,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家间的技术转移是具有选择性的。对于一项创新技术而言,技术的拥有者首先要出口技术开发的新产品,然后利用该技术参与国际直接投资,最后将成熟的技术进行输出,获取技术的附加价值。技术的拥有国不可能将最新的技术进行转移,所以我国的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进程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源的问题。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是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但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1999年我国的专利授权量为3097件,是日本的2.3%,美国的3.7%。2001年我国被SCI、EI以及ISTP收录的科技论文总量为64526篇,是美国的14.4%,日本的49%。所以,高新技术尤其核心技术的资源匮乏制约着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市场是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或者说是技术商品交换的总汇。技术市场可为技术成果的推广提供技术流通合作网络,加速技术成果由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校向生产领域转移。技术市场发达与否关系到一国的技术转移能力。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技术在各单位之间靠行政命令无偿使用,技术不是商品,当然不存在技术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技术市场才开始萌芽和发育。但至今,我国技术市场发育仍不完善,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虽然我国政府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有关科技中介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中介机构的综合性指导意见和扶持性、规范性政策几乎空白,加之执法不到位,致使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弱,能够提供的信息片面、有限,缺乏前瞻性。所以说,我国目前技术市场还不能很好地将技术的需方和供方有效地联系起来,促成它们的交易。

(六)缺乏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支持

在挪威传统产业改造中,挪威各个政府对于传统产业的技术与产品升级都予以了全面的支持,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资金支持客观上对挪威的传统产业改造起到一定作用,主要有税收支持、产业发展资助、政府的采购支持、财政支持、融资支持、折旧政策、贸易政策与地区发展政策。目前,我国政府比较注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调整和优惠,如2005年,中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宽带业务应用、生物冶金、真空冶金等首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以扭转当前高新产业基础技术供给能力弱化的不利状况,增强中国高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应该看到,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激励政策中,缺少对传统产业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这使得传统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缺少指引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其创新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挫伤。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政府有关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财政税收激励措施的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促进技术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被挪用现象严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执法不严、地方本位主义严重等问题,致使许多企业不愿意冒风险投资技术开发,而是采取省钱省力风险小的技术跟进战略,坐享渔翁之利,阻碍了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积极性。总之,迄今为止,我国尚无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系统的、配套的政策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