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挪威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探究

挪威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探究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挪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海域面积约220万公顷,是挪威陆地面积的7倍。目前挪威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挪威早期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雏形在帮助本国企业应对外国先进技术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挪威国内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现有技术逐步丧失了竞争力。挪威开始进入以大规模集中企业为主的产业模式[10]。

挪威中低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探究

挪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海域面积约220万公顷,是挪威陆地面积的7倍。挪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石油、天然气蕴藏量和水力资源尤为丰富。20世纪以前挪威经济比较落后,但航运业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挪威就已经进入了工业发达国家行列。20世纪60年代以来,挪威经济增长较快,始终高于西方工业国的平均增长率。1960~1969年挪威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增长率为5.04%,工业国平均为4.9%;1970~l975年挪威为4.8%,工业国平均为3.3%;1980~1987年挪威为3.2%,工业国平均为2.7%;1988~1992年挪威为1.5%,工业国平均为1.1%。目前挪威已经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挪威的主要经济产业部门集中在海上石油、渔业、水电、电气冶金化工造船木材加工业,而这些产业大多属于自然资源依赖型产业,其中渔业、木材加工、造船、海上石油和水电属于挪威的传统支柱产业。

在19世纪下半叶时,在挪威国内,大多数的生产单位由家庭或多个家庭拥有,规模较小。挪威整体的经济主要是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只有少数的大型企业从事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采,比如采矿业。随着海产品和木材的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了其对运输服务的需求。直到20世纪,挪威的运输业主要集中在挪威北部的海岸线沿岸,由较大数量的小规模的运输公司组成,并一直以帆船为主。这些小规模并具有本地化特征的经济基础为挪威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挪威这种以小规模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在应对外部经济的挑战时得以维持下来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的参与。挪威早期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雏形在帮助本国企业应对外国先进技术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各种类型的知识创造部门增加了社会的知识含量,当时主要以非正规的默示性知识为主,并且积极推动了知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国家还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外国竞争者在国内的发展,同时又积极扩大国外先进技术拥有者同国内产业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了国内企业成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发展成为具有挪威特点的先进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挪威本国的经济发展。

该时期挪威国家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学习过程创造和以默示性知识为主的知识传递过程。当地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机构以及一些个人都成为社会上知识传递和共享的主体。当地工厂、车间成为青年人和工人技术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过程常常伴随着技术的逐步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有时也会有专利成果的产生。当时社会上产生了一系列新型机构,包括技术工厂、工程技术产业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解决渔业、农业、运输业以及其他各产业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机构由一批知识面广泛的技术人员组成,虽然规模较小,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机构是各企业发展生产技术的核心机构。同时,技术需求者与当地这些技术工厂或工程工作室之间的联系也是这种经济模式实现长期创新的持续推动因素。当技术工厂找到一种新的问题解决方案时,他们就会成为技术知识传递的中心,并将这种新知识传递给不同的需求者。当时的学习过程还涉及跨国界的方面,在国际间搜寻问题解决方案也是学习的一种形式。有时,甚至还可能通过间谍的方式来实现。

在社会、产业技术发展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下,挪威的这种以小规模企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一直维持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于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挪威国内原有的生产模式和现有技术逐步丧失了竞争力。“一战”期间,出现了开发海洋资源的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海洋产业,如捕鲸业的高盈利使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各种新型的知识和新兴技术开始被引入到捕鱼、造船等产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使得捕鲸业获得充足的资本。旧的产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挪威开始进入以大规模集中企业为主的产业模式[10]。随着物理、化学、电力技术领域的发展,挪威传统的水力发电开始规模化,并且逐步进入商业领域。产业化生产的新形式的发展主要与水利资源的高效开发相联系,特别是电解铝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伴随化工科学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开始进入挪威的木材市场,并使得传统的木材产业成为了挪威更具有知识含量的造纸产业的基础。(www.daowen.com)

在这种以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主的产业模式中,知识的创造具有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且相对于以往的非正式的知识创造形式和社会学习过程,知识的创造和循环方式已经出现了新的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第一,大型企业实力的增强使得其有实力进行R&D投入,并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第二,开始出现针对未来发明家的正式培训体制;第三,出现了独立于企业的管理培训和研究机构。而这些机构产生的基础,主要来自一批具有高科学知识层次的知识分子,以及正规的大学和科学实验室。科学发展开始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企业积极开展研发创新,为企业寻找新能源,发展现有的生产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这需要生产人员与研发部门人员的合作与交流,企业建立内部试验室也为这一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关系的建立在促进创新的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社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方面,挪威政府积极支持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知识创造机构的系统性扩张的同时,以资金投入来鼓励、支持与产业相联系的科研机构和其他相关组织如工程技术教育类组织,积极参与到生产技术发展过程中来,加速具有实用性的知识的创造以及加快知识循环。另外,政府还通过组建政府所有的中介机构以增强和促进这种联系,逐步使这种联系迅速发展并切实对于企业的创新起到重大作用,以逐步使其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一部分,并最终实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这一阶段挪威产业模式的特点是创造明晰知识的R&D活动也已经出现,但同现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和R&D密集的创新网络合作结构不同的是,大多研发活动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实验室内的。

20世纪60年代,挪威产业政策开始出现“再工业化”倾向,并着重开发新型的技术与知识领域,扶助挪威国内传统支柱产业全面发展。而此时政策强调的产业发展路线已经由开采自然资源为主的路线转向开发处于萌芽阶段的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领域路线。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为从自然资源开采转向对创造新资源的开发。例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产业与自然资源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些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以早期传统产业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基础为前提。

这一阶段的创新过程较之以往的模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研发部门开始独立于生产部门,开始以独立的企业形式运作,并逐步形成产业。这一产业的特点是其R&D投入比例占产值的比例较高,即R&D投入密集,属于是高技术产业部门,是研发机构开始商业化的结果。在挪威境内确立的三大高技术企业,Norcontrol公司主要为轮船建立控制系统,AME公司主要生产半导体,NorskData公司则生产迷你型电脑。而这些公司的建立主要是起源于大学或公共研究部门的研究项目的成果的商业化[11]。而这样的产业格局要得到发展,需要一系列公共机构的建立以推动这种模式,它需要资金完成持续的发展,并需要找到最初的市场。在这种模式中,这些公司同其他公共研发机构、外部独立实验室以及大学研发部门均保持信息交换和知识传递方面的合作。 这一宽广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的合作网络成为新的产业模式的主要特点。而这一研发密集的合作网络主要是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这些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并非像普通制造品一样被批量生产,而是适应其他传统产业的需要,着重于针对传统产业出现的技术问题或特定需求而研发出的解决办法。在挪威兴起的ICT产业就在很大范围内作为社会其他领域产业的问题解决者。ICT产业的发展对于开发捕鱼业中的声呐探测技术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而卫星的使用也为远程操控提供了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传统海洋产业的效率。ICT、生物技术部门、制药、太空科技等高技术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只是扮演着创造的角色,并通过其他机构促进知识技术的流动,使其成果得到广泛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