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和北欧国家为主的发达经济体抢占信息通信技术的制高点,在研发水平、专利拥有、核心技术等多个关键环节上遥遥领先,通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高技术领域建立了极强的竞争力,也为自身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众多发展中国家也因发达国家的强劲增长而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更多的是“量”的增长,而不是“质”的改变。
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达到3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十五”计划以来,高技术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达到27.0%,高于“九五”计划时期6.5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年均增速3.2个百分点。同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8千亿元,比上年增长28.2%。从表4-1可以看出,以计算机、通信、电子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占据了高技术产业进出口总额的90%。
表4-1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按技术领域分布(2005年)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www.sts.org.cn)。
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使其在全球高技术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根据美国《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06》的数据(图4-1),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世界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2.2%,仅次于美国的38.9%,位居世界第二,而在199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世界份额仅有3.8%,除美国之外,还落后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韩国。
图4-1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世界份额(1995、2003年)(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06年》。
我国高技术产业不仅具有较高的产值规模,大规模的出口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世界份额达到7.0%,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最新发布的《2007年高技术指数——33国技术竞争力》研究报告中,中国在高技术出口上的指标已经超越美国:中国获得了82.8分,成为全球第一,而美国只获得了76.1分,排名第二。
如此耀眼的数据似乎让我们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充满信心,但是,数量并不等同于质量。高技术产业能否具有持久的竞争力,能否获得持续的发展,技术创新极为关键。尽管对于技术创新的测度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但研发(R&D)投入和专利数量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指标。R&D强度(R&D经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表征企业自主研发活动的强度,它用以衡量产业自主研发的状况。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为1.25%,尽管我们没有找到同期其他国家的R&D强度,但图4-2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都在10%以上,德国和法国也在8%左右,而韩国和意大利高技术产业的R&D强度在4.5%以上。相比之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高研发投入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必要保证。如果高技术产业在研发投入上始终处于较低水平,那么,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图4-2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强度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www.sts.org.cn)。
在2007年公布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07年国际专利申请数据》中,美国和日本仍然在专利申请数量和核心专利上占据绝对优势,韩国跃居第四,中国升至第七。其中,美国当年拥有专利5.2万多项,占了发明总数的1/3;日本为第二,拥有2.7万多项,占发明总数的17.8%;排在第七位的中国仅有5456项发明,大概是美国的1/10、日本的1/5。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申请,这些更深层次的数据表明,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仍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那么,美国是如何长期保持着技术创新的优势并且遥遥领先的呢?
首先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美国商务部从1990年开始实施先进技术规划(ATP),它是政府与私人企业间的一种独特的合作形式,目的在于推动和促进企业对风险很大的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保持美国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增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促进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在先进技术规划的框架内,企业不但拥有发言权,还对开发成果拥有使用权。项目的资金一半以上来自企业,其余由政府提供。参加先进技术规划的不仅有私人企业、政府,还有100多所大学和非营利的独立研究机构,它们在这种创新体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说,ATP是政府、私人企业和独立研究机构在研究开发高风险技术领域里的一种联合行动,这种高风险技术要能够保证得到巨大的商业回报,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广泛的效益。如果没有这项科技创新规划,美国的许多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制造业、软件业都难以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2007年,美国众议院又通过了《技术创新和制造业激励法案》,并以“技术创新计划”(TIP)代替已经运作十七年的“先进技术规划”(ATP),目的是振兴制造业,增强大学和实验室的研究能力,帮助开发高风险型技术。毋庸置疑,美国对于高技术的支持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也是美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技术的投入并在法律上予以保障的重要原因。
此外,美国及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加强美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保障。知识产权战略是美国最为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使美国产业界感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政府认为,美国在经济竞争中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于科技和人才,而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使得外国能够轻易模仿,凭借劳动力和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追赶。为此,美国政府决定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就成为美国企业与政府的统一战略。20年来,美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主要沿着三个轨迹不断伸延:一是根据国家利益和美国企业的竞争需要,对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等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扩大保护范围,加强保护力度;二是国家加强调整知识产权利益关系,立法鼓励转化创新,使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在申请专利,加速产、学、研结合及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三是在国际贸易中,一方面通过其综合贸易法案的“特殊301条款”对竞争对手予以打压,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动WTO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达成,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可以说,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对提升美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高技术产业在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掩盖其技术劣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相比,包括中国、东欧和南美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发展思路、政策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制约。只有真正认清产生差距的原因,才能明确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来应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