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低技术产业:概念探析

中低技术产业:概念探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中低技术产业,并不是指这些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只是由于这些行业的R&D强度低于高技术产业和HMT产业。但是,低研发强度是否意味着低技术水平,R&D强度能否真正代表产业的技术高度,是值得商榷的。中低技术产业之所以被称为“中低技术”,完全是受R&D强度的拖累,称之为“中低R&D强度”产业似乎更为妥当。把某类R&D支出大大超出其他产品,确定为高技术产品,即称为DOC3的方法。

中低技术产业:概念探析

所谓中低技术产业,并不是指这些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下,只是由于这些行业的R&D强度低于高技术产业和HMT产业。但是,低研发强度是否意味着低技术水平,R&D强度能否真正代表产业的技术高度,是值得商榷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大部分LMT产业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在目前属于较为成熟的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另外,由于存在技术外溢,高技术完全有可能成功扩散到低技术部门,真正的低技术产业几乎不会存在。从推动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角度看,OECD的产业技术分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字面意义理解,这种划分对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却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图兹曼和阿查认为,分类本身“对学术分析的作用已越来越小”。中低技术产业之所以被称为“中低技术”,完全是受R&D强度的拖累,称之为“中低R&D强度”产业似乎更为妥当。

需要指出,LMT产业并不等于通常所说的传统产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高技术产业、HMT产业和LMT产业主要是就《国际标准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而言的,而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区分显然已超越了制造业的范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成熟的LMT产业中也可以孕育出新兴产业。

还应指出,产业技术分类侧重于产业层面,不能将其直接应用于企业和产品。产业技术分类与企业技术分类、产品技术分类有相通之处,但也同样存在差异。在高技术产业内部,不仅存在大量的高技术企业,也存在数量可观的LMT企业;在LMT产业内部,尽管LMT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可以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存在。同理,LMT产业内部也有高技术活动存在,也可以生产部分高技术产品。总之,高技术、中技术和低技术企业普遍存在于制造业的各个部门,各部门生产的产品并不一定与该部门所属的技术分类完全一致,各种不同技术水平的活动在各产业类别中是普遍存在的。

【注释】

[1]1971年,美国商务部依据某类产品销售额中R&D支出的比重和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均大于10%为标准,结合本国的《工业标准分类》SIC(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确定了高技术产品目录,该分类方法称DOC1。1977年,由于《国际标准贸易分类(SITC)》的出现,美国为分析技术创新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在DOC1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考虑了SITC的分类,改进了原有的高技术产品目录,称为DOC2。1982年,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分类方法上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提出确定高技术产品不仅要依据最终产品用于R&D经费的多少,同时还要考虑中间产品(即最终产品的零部件)所支出的R&D经费。把某类R&D支出大大超出其他产品,确定为高技术产品,即称为DOC3的方法。

[2]关于间接R&D强度指标,必须计算从国内市场购买或进口的中间品和资本货物中的固化技术(R&D经费)。当从事研发的产业把蕴含其R&D投入的产品卖给用这些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的其他产业时,技术便由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转移到其他产业(国家)。在利用投入-产出矩阵计算间接R&D强度时,会用到制造业产业技术系数。对于给定的一种投入和其制造出来的多种产品,假设包含在产值中的R&D经费比例保持不变,则用投入-产出系数乘以直接R&D强度就得到每种产品的间接R&D强度。(www.daowen.com)

[3]在PILOT项目中,也有一些学者将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合称为LMT产业;还有一些学者根据OECD在1986年的产业技术分类标准,将除高技术产业以外的中技术产业、低技术产业合称为LMT产业。

[4]德国、瑞典、挪威、芬兰、奥地利、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波兰。

[5]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SPRU)依据创新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将创新划分为四类,即渐进的创新、根本的创新、技术系统的创新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创新。

[6]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技术产业目录不仅涉及制造业,也涉及服务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