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探析

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探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些学者已经初步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中低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此外,PILOT充分认识到创新源泉的多样性,提出了一套新的由六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这对于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

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探析

1. 早期研究

1998年,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曾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加州的低技术产业仍具有“神奇的生命力”(strange life),在全球化过程中并未消失。这是较早涉及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论述之一,但该现象并未引起普遍关注。

几乎在同一时期,国内也有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中低技术产业。游光荣(1998)指出:低技术产业仍然举足轻重,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仍处在低技术水平,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无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中低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即便是低技术产业,也必须高度重视研发。

张红和李燕义(2000)认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中低技术产业并非只是无足轻重的被动接受者,技术创新会使其脱胎换骨、重新焕发生机。针对高技术产业与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脱节、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等倾向,他们提出应以行业技术进步为动力,努力寻找高技术产业与中低技术产业的结合部,提高技术引进的层次,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发、创新上有新的突破。

总之,这一时期国内外对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以往传统的认识上,即过于强调R&D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较少。但是,这些学者已经初步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中低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

2. PILOT项目研究

PILOT项目始于2002年,由9个欧洲国家[4]的11个小组(包括大学和研究机构)构成。具体研究对象涉及11个OECD成员国5个产业的34家企业,最终报告完成于2006年1月,共历时三年多。PILOT项目提出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创新理论的新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OECD成员国大部分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仍然源于LMT产业,LMT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相关来源[5]

在OECD成员国,LMT产业的许多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并不存在优势,但是比高技术产业聘用了更多的人。先进经济体的增长轨迹依赖于ICT部门和生物技术部门,也同样依赖于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部门。

(2)创新并非只存在于高技术产业,LMT产业的很多活动也可以被归结为创新。

OECD的产业技术分类经常被误用于识别创新及其相关部门。正是基于这种对R&D强度的误解,巨大的创新潜力被忽视了。在LMT产业内部,有很多活动可以被归类于创新,但正如奥斯陆手册所承认的,这些创新没有明确的“技术高度”,难以处理,因此不予考虑。(www.daowen.com)

(3)创新是以企业对所拥有资源的特定配置为基础的,而不是仅仅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

研发只是创新的一个方面,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即使在LMT产业内部也有很多并不从事研发的创新组织。LMT企业的创新源泉可归结为企业的创新实现能力(Innovation Enable Capability,IEC)。它由转换能力(transformative capability)和配置能力(configurational capability)两方面构成。前者构成一个组织的持久能力,侧重于将外部的一般知识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具体知识和能力;后者构成一个组织的综合持续能力,重点在于重新配置各种资源以实现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匹配,不但包括现有的不同领域分散的知识和技术,而且涉及拥有相关知识、技术和能力的行为者。

(4)内部组织实践——特别是知识管理和人事政策——对LMT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5)LMT部门与高技术部门的内在联系对于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高技术部门的客户,LMT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仍然充满活力。高技术产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与LMT产业发生相互联系,这种共生关系往往被忽视。

PILOT主要以案例分析和定性研究为主,该项目对LMT产业的创新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以预计,其研究成果将对欧洲各国科技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对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此外,PILOT充分认识到创新源泉的多样性,提出了一套新的由六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这对于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正因如此,PILOT将其研究成果视为“反思创新研究、创新与经济政策制定的一次飞跃,特别是在产业结构和创新与经济增长方面”的飞跃。

3. 其他相关研究

在PILOT项目基础上,国内学者对我国的中低技术产业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白玲和邓玮(2008)认为高度重视中低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对我国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江剑和官建成(2008)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技术创新的两阶段模型来测度我国中低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相对效率,并分析影响产业创新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低技术产业拥有比高技术产业更高的创新效率,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效率是关键;中低技术产业在创新活动的各阶段主要表现为显著的规模报酬递增,因此,加大中低技术产业的创新投入更有经济价值。

4. 我国中低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目前,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各学术机构均未正式提出“中低技术产业”的概念,相关学者对高技术产业以外的工业或制造业部门往往冠之以“传统产业”或“传统制造业”。严格来讲,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本书以OECD的产业技术分类方法为参考,结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运用聚类分析对国内的中低技术产业进行科学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