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的井田制: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道

孔子的井田制: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道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是支持井田制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孔子认为,井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兼并,必然会造成土地集中,使部分竞争力低下的失败者衣食无着,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因而孔子主张,对土地的使用权,采取平均分配的制度。故而,孔子认为土地按亩征税,不利于抑制国君的横征暴敛。

孔子的井田制: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道

孔子是支持井田制的,其原因有二。

一是孔子认为,井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兼并,必然会造成土地集中,使部分竞争力低下的失败者衣食无着,从而造成社会动荡。因而孔子主张,对土地的使用权,采取平均分配的制度。

孔子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4]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或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指的是分配意义上的平均主义,也有学者认为指的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上的平均主义。但笔者认为,孔子所论不管何指,最终会落实到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上的平均,因为即使指分配意义上的平均,也不可能将收成平均分配,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土地的分配上。(www.daowen.com)

二是从征税的角度看,井田制将税收固定在九分之一,无论土地的所有者是诸侯或贵族,都不能任意加税。但一旦改为按亩收租税,比例就可以任意调节。据《论语·颜渊》所记,鲁哀公问如何解决国用不足时,有人劝哀公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哀公答曰:十分之二的税率还不够用呢。可见,井田制瓦解后,所实行的租税要远超九分之一。故而,孔子认为土地按亩征税,不利于抑制国君的横征暴敛。

孔子支持井田制的初衷不可谓不好,或许他还意识到,正是人们的私欲,使得大家不会用心耕种公田,还是因为私欲,人们希望耕种更多的土地,希冀获得更多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因而,他提议以道德的力量抑制人们的私欲,使大家认真耕种公田,抑制耕种更多土地的欲望,给弱势者有耕种土地的机会,以维持温饱。但他未意识到,随着土地的私有,人们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粮食产量也会随之提高,有可能惠及更多人,而人的私欲,或说人们盼望过更好生活的欲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