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不得不提及《易经》,确切地说是《周易》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当然,其影响利弊皆有,平心而论,其弊端也多是因其被奉为儒家经典所致。
《周易》本是占卜之书,在今人的眼中,它是迷信的、反科学的,但是,它在历史上对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它的出现意味着即使有上天存在并掌管一切,但上天制定的规则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上天也不会对其制定的规则加以改变,规则又可以被人认识并予以利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易》的出现,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更不用说,随着中国理性主义的发展,隐去上天,更有条件正确对待客观规律。这就在认识论上告诉人们,事物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且是可以被认知的。相反,若认为上天制定的规则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即规律失去其客观性,则我们探寻其规律的必要性就不复存在。而且,即使认为有规律,但若认为人们无法了解与掌握该规律,则科学的探讨也就会终止。或许正因为《周易》的积极作用,使得中国的科技发展在16世纪前居于世界前列。
《周易》中所体现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为中国人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其占卜的方法,试图用数字化来表达世界的变化,从而探求其规律,这与今天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思路有相似之处。更让人吃惊的是,二者都是应用二进制进行计算,只不过,计算机的二进制是0、1,而《周易》用的是阴阳而已。当然,运用《周易》的辩证法思想,有利就有弊。正因为《周易》的某些思想过于超前,反而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阻碍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言“过犹不及”。
认为中国文化过于超前,可以从《周易》中找到证明。《周易》中体现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三个特点:一是试图寻找主宰世间一切事物的绝对真理;二是认为要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三是辩证地看待问题。这在夏商周时期可说过于超前,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增加了难度,反而阻滞了科技的发展。
我们知道,计算机模拟技术只能针对特定议题进行模拟,需要许多的设定条件。而《周易》的占卜可以针对任何议题采取同样的占卜术,可以说,该占卜术适用于任何事物的演变,并没有任何限制条件。而且,《周易》经后世儒道两家的演绎,创建了由道或称天理而生发世界的理论,且试图把道或天理视为认识世界的绝对真理。因为中国儒、道、墨诸家几乎都将《周易》视为经典,于是此种寻找绝对真理的执念一直得以延续,使中华文明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用理性寻找天理的阶段,没有进入经验主义阶段,没有认识到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经验,上天或心灵本身都没有将所谓的绝对真理置于我们的心中。(www.daowen.com)
不仅如此,许多学者例如杨振宁教授认为《周易》中许多负面的内容导致了近代科学技术没有在中国萌芽,其理由是除了《周易》中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演绎法外,尤其指出《周易》过分强调辩证思想,将阴阳、大小、吉凶、内外等相对立的概念的相互依存性推到了极致,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否极而泰来。这些思想违反了逻辑学中的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否定了事物只能是其本身的界定,模糊了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的观念。[6]
不能说《周易》从整体上且辩证地看待问题是绝对错误的,但在科学发展的初期,这种过分强调辩证思想的观念无疑增加了人们认识问题的难度。我们都学过物理和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其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将一部分物体划分出来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探讨其应遵循的规律。另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固定其他变量,来探讨其中一种变量所引起的变化,或对整体的影响。比如,我们在研究化学反应的速度时,可以先将温度固定,如假设温度是25℃,探讨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当然,也可固定物质的浓度,使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从而得出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该种方法也应用到经济学的研究上,所谓的边际效用理论,也是固定其他影响因素,以探讨某种影响因素,如土地的增加对总收益的影响。
当然,这种从部分或固定其他因素来研究单一因素效应的研究方法似没有从整体上辩证地研究问题那么高大上,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无疑更有效率,而中国传统的研究方法阻碍了中国科技发展进入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