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火药、活字印刷、指南针的制造技术都成熟于宋代。就其原因来说,宋人可能对事物背后所蕴含的规律开始感兴趣,一时成为风尚,就连文人的诗歌创作都显示了此种倾向。因而,哲理诗出现于宋代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中以苏轼、朱熹的诗作最为著名。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句可谓家喻户晓,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被广为传颂。
之所以有此风气,应是社会有此需要。造纸、活字印刷,应与历代君主尤其是宋代君主重视文治有关,因为读书人多了,就需要印制更多的书籍并用于传播,故印刷术有所提高。宋朝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陆上丝绸之路基本断绝,因此,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宋朝赚取外汇的必然选择。远洋航海,指南针不可或缺,因此,指南针技术在宋代的成熟使用,也就可以理解了。而火药虽然在隋唐时期就被炼丹者发明出来,但只是炼丹的副产品,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宋朝由于马匹奇缺,军事上需要远程武器遏制敌军,故此,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于是应运而生。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提高效率,一些机械如水力纺织机等也开始出现。
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应的社会氛围及一定的物质条件。首先是现实社会需求和许可,若无现实社会需求和许可,科技发明就是无本之木,动力会逐渐消失。宋代的科技之所以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也与当时社会并无多大迫切的现实需求有关,因为宋朝不禁止土地兼并,且人口增长较快,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也未开始,导致大量无业流民出现,因而对节省人力的机械没有需求。按照黄仁宇先生的说法,就是“宋人有解决技术的能力,却无寻觅节省人力的动机”。[4](www.daowen.com)
而宋朝理学虽然重视格物,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其目的并不是发展科技,而是为了证明天理具有客观性,并用自然界的知识附会其所总结的天理,即使对科技知识有所认知,也被视为小道加以漠视。因而,宋朝理学对于促进科技发展的助力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