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宗教到理性:世界本源的新思考

从宗教到理性:世界本源的新思考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天退隐之后,宗教教义的威慑作用也不复存在,这就要求人们对世界本源的问题给出更为理性的答案。又据研究,巽字篆文像二人跪于地上,表顺从之意。利者,义之和也,可简单地理解为当获取利益时,需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笔者以为,智慧与理性紧密相连,所谓理性是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来分辨利弊得失,然后作出选择。前文已述,理性的第二阶段是指人用理性克服人的欲念的干扰,行道德之事。

从宗教到理性:世界本源的新思考

上天退隐之后,宗教教义的威慑作用也不复存在,这就要求人们对世界本源的问题给出更为理性的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何谓世界的本源有不同的见解。老子将形上之道看作是先于上天的存在,老子笔下的道是玄之又玄、深不可识的,但它仍是一个真实无妄、客观的存在。学者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在笔者看来,皆是在道门中看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早期中华文化虽然推崇上天,但并不认为上天是造物主。按照传说,是盘古开天地,天地生万物。在《易经》中,天、地、人并称为三才,虽有尊卑之分,却无造就之恩。这也是中华文明较早就将上天隐退的原因之一。老子认为的道,可以认为是组成世界的终极(或绝对)真理或规律。世界上万物,包括天、地、人都是按此规律生成的,所谓的道或称为终极规律,以庄子所言,就是“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19]

儒家感兴趣的是将天道转换而成的人道,即人的德性。前文已述,人们意识到,只要遵从天道,不必占卜,甚至不需献祭,就可得到上天的眷顾,遵从天道的具体表现为人具有道德。所以,何谓天道,以及符合天道的德性遂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寻求天道并悟出符合天道的德,孔子借用了《易经》。《易经》本就是用来窥测上天之道德的占卜之书,其占卜的结果应该就是天道。如果对《易经》的内容有道德领悟,就可知道天道的内容及上天眷顾的德性。经过研究,孔子认为六十四卦中的“《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20]

《履》卦卦图为兑下乾上,乾为天,兑为泽,也有将乾当作父亲、兑解为少女的,故此,可引申为尊卑有别,父慈女孝的。此卦可理解为在自然界,上天下泽,有其次序,人世间也有君臣、父子、夫妻等伦常。无论在自然界或社会中,只要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世界就会安定。该卦的意思是,若要建立美好的大同世界,安定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故称“履”为“德之基”。

《谦》卦卦图为艮下坤上,艮为山,坤为地,也就是说地卑而山高,寓意内高而外卑,所以叫“谦”。此卦可理解为君子只有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使自己的德性提高,有人将“柄”解为修养德行的扶手,帮助人上进,故称“谦”为“德之柄”。

《复》卦卦图为震下坤上,震为雷,为阳,坤为地,为阴。且此卦是一阳在下,五阴在上,表一阳初生。有学者认为一阳初生与佛教的一念回机一样,只要心中有意念生出,马上用良知辨别善恶,若为善,则使其生发;若为恶,马上将恶念扳回,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一阳初生,也可理解为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事及细微处做起,德性就可壮大。该卦的意思是,德性的养成需要在意念刚生时,去恶从善,并从细微处做起,慢慢使其生发,故称“复”为“德之本”。

《恒》卦卦图为巽下震上,巽为风,震为雷。此卦用在自然界可解为风雷震荡、宇宙常新的永恒规律;而用在社会中,震为阳、巽为阴,上阳下阴,隐喻为君民、男女之间尊卑有序的伦常关系。无论自然界的规律还是人世间的伦常关系,都是永恒不变的。该卦的意思是,君子若要提高道德的水平,也需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故称“恒”为“德之固”。

《损》卦卦图为艮上兑下,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有大泽侵蚀山根之象。一般可将山比喻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泽比喻处于下位的百姓。虽然百姓供养统治者似乎天经地义,但统治者也应明白,剥削百姓不能过甚,否则可能动摇统治根基。该卦的意思是,要做到此点,统治者需要节制自己的欲望,故称“损”为“德之修”。

《益》卦卦图为震下巽上,震为雷,巽为风,寓意风雷激荡,其势益增。此卦可以理解为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德性。该卦损上而益下,表示君上要态度谦卑,体察民意,减轻赋役,则其道义会广传四方,泽慧无边,故称“益”为“德之裕”。(www.daowen.com)

《困》卦卦图为兑上坎下,兑为泽,为阴,坎为水,为阳,寓意大泽漏水,水草鱼虾,处于穷困之境,同理阴上阳下,刚为柔掩。该卦可理解为君子处于困境,但不失操守,又因在困苦之时,可看出其操守,故称“困”为“德之辨”。

《井》卦卦图为坎上巽下,坎为水,巽为木,木上有水,寓意树木得水滋润而蓬勃生长。水同样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人需要居住在井的周边,并要时时对井加以维护,因为井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是从生理层面而言的。该卦的意思是,人在精神层面也需得到常新的道德的浸润,也需找到像井提供用之不竭的活水一样的地方,提供精神食粮,故称“井”为“德之地”。

《巽》卦卦图为上下皆巽,巽为风,寓意长风相随,吹拂不断。又据研究,巽字篆文像二人跪于地上,表顺从之意。此卦可理解为取法于长吹不断的风,从而不断地申明教义,反复地颁行政令,灌输纲常大义,而民众坚定地执行政令,顺从大义。因其所指为人们的行为制定伦理规范,并要求人们遵从之,故称“巽”为“德之制”。

孔子不仅用上述九卦来描述德的各个方面,而且在其道德标准中,君子要做到仁义礼智,并以乾卦的卦辞即元、亨、利、贞解释为四德。在《周易·乾·文言》中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对此,可作如下理解:君子抱有善念,足以体人,故曰仁。嘉会足以合礼,指只有以礼待人方能团结更多的人,整合资源,达成目标,故曰礼。利者,义之和也,可简单地理解为当获取利益时,需考虑是否符合义的要求。朱熹将“贞”解释为:“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21]但未见说明如何理解其与智的关联,笔者虽查询各种解释,也未能得到完美答案。

笔者以为,智慧与理性紧密相连,所谓理性是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来分辨利弊得失,然后作出选择。前文已述,理性的第二阶段是指人用理性克服人的欲念的干扰,行道德之事。结合朱熹所言,知正之所在,即知悉道德准则,并且要排除欲望的干扰,坚持按道德准则行事,故称之智。

因而,孔子将占卜之书的《易经》赋予道德感悟,提升为儒家的经典,将天道化为人世间的伦理纲常。他在隐退上天以后,希冀用道德的要求替代宗教的劝善及惩戒作用,从道德的角度解读治国和人际关系,甚至以此解读自然界的变化,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建立在人伦常道的法则基础上。毋庸置疑,儒家思想在当时确实有其重要意义。因为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有限,确实需要人们节制自己的欲望,社会才能稳定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才能得到基本保证。在上天隐退后,要依靠人们的理性节制欲望,遵从道德准则,这与理性第二阶段的特征相符。

人类自诞生以来,妨碍人们自由发展的因素有宗教、君权、资本等因素。中国具有较早摆脱宗教束缚、走向理性主义的文明,且文化的传播、影响力及经济发展程度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应该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但是,或许儒家文化较为保守,或因自认较为先进,其他文化皆是低等的蛮夷文化,于是自宋以来,儒家文化逐渐僵化,未有进一步发展,以致日渐没落。从理性主义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迟迟未进入理性主义的第三阶段,即未进入既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又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己的理性主义阶段,这是中国在近百年来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自秦汉以来,中国理性主义的发展到底如何,是否一直停留在第二阶段,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的回答是,中国文化分为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二者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官方主流提倡的道德准则,与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又有不同。因此,或许说中国的理性主义发展处于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更为确切,即在官方或某些事物上处于第二阶段,但在民间或另一些事物上处于第三阶段。

当然,仅依靠理性抑制欲望是不够的,还需要用法制加以抑制。据说“法”源自蚩尤部落,以刑罚为主,称为五刑,商周时期,“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其作用是“去其为恶之具,使夫奸人无用复肆其志,止奸绝本,理之尽也。亡者刖足,无所用复亡。盗者截手,无所用复盗。淫者割其势,理亦如之。除恶塞源,莫善于此,非徒然也”(《晋书·刑法志》)。[22]观其内容,多为抑制人的财欲、淫欲。此时,抑制的手段不是靠道德,而是刑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