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大卫·李嘉图的影响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大卫·李嘉图的影响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之后的40年里,有两位学者的理论对后世的经济学有重大影响,一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二是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将斯密的工资基金学说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相结合,论证工人仅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低工资的合理性。李嘉图利用数学模型得出,利润来源于总收入-地租-工资支出的剩余。可见,李嘉图未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力的提供者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和大卫·李嘉图的影响

在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之后的40年里,有两位学者的理论对后世的经济学有重大影响,一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二是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因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被李嘉图用来解释其工资学说,故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也在此一并介绍。

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产生的背景原因有三:一是自1790年后,激增的人口给粮食供应带来了压力,需要进口才能满足需要;二是低收入阶层日益贫困;三是需要找到贫困的原因,讨论是否能从制度上加以改进。

马尔萨斯理论建立在两个假设之上:(1)食物是人类的生存所必需的。(2)两性之间的性爱是必需的,并且保持不变。[22]由于当时避孕技术尚未发明,故两性之爱的结果是人口的增加,这就不得不要求增加食物,其增长需赶上或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几何级别的,可粮食的增长速度是算术级别的,即粮食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被后世抛弃,被认为其低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科技进步会使粮食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笔者认为,从长期来看,马尔萨斯的结论确乎是错误的。但若假设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固定的(无避孕技术前的时期),而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在科技发展的早期并不是匀速的,很可能是脉冲式的,即在某一时期,技术突飞猛进,可使粮食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但在技术发展的平缓期,不排除粮食增长的速度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这种状况在分析中国社会变迁时尤其明显,对此将在后文中加以阐述。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之所以在其所处年代广被接受,是因其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当时英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农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使粮食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率,帮助英国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但也导致人口激增。在之后的一段时期,因农业技术进步相对平稳,粮食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终使英国粮食不能自给。

马尔萨斯还指出,粮食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是导致贫困的原因,并且指出这不是通过改变社会制度所能避免的,认为任何制度都不能解决低收入人群的贫困问题。李嘉图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应用到工资基金学说中,同样用来说明低收入阶层——产业工人贫困的原因是有道理的。

2.李嘉图的工资理论

李嘉图认为收入分配状况是影响社会财富增长的关键因素,而国家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李嘉图将斯密的工资基金学说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相结合,论证工人仅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低工资的合理性。作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学者,李嘉图仍试图为低工资辩护,认为因工资=工资基金/劳动力数,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短期工人的工资会增加。但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人口也会增加,故从长期来看,随着分母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工资仍会处于低水平。如此,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一样,认为工人的贫困,并不是经济体的运作出了问题,也不是道德原因所致,而是因劳动力人口增加所致。

此番论述,有一个前提,即新增的劳动力会被雇用,因新增的劳动力而增加的产品可以销售出去。也就是说,李嘉图认可萨伊定律,即资本主义体制将自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维持充分就业或至少趋向于充分就业。这导致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兴趣集中于供给侧,而对需求侧的研究则不多。

3.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地租被李嘉图视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到了地租存在的原因,即土地的有限性与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异。在他看来,“因为土地并不是无限的,各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也不尽相同,……地租的多少遂取决于两块地在质量上的差别”。他还分别按照土地从优到劣的耕种秩序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说明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虽然李嘉图给出了地租存在的理由,但他认为地主得到地租是不道德的,因为其不劳而获,且不利于经济增长。(www.daowen.com)

4.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或它能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商品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而不取决于支付这一劳动报酬的多少。[23]他主张其劳动量须通过生产一件商品的有关时间来度量,而不是用支付的工资来度量;而对被投入的资本,可以看作是储藏起来的劳动,也就是在以前阶段被使用的劳动。这样,一件商品的价值=现在生产该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所消耗的资本即过去储藏的劳动量。

李嘉图之所以强调价格取决于劳动量,而不是所支付的工资,很可能是他意识到,若用工资来衡量劳动量,则商品的价格=生产该产品的劳动量×工资/单位劳动量+所消耗的资本(储藏起来的劳动量的价值),那么利润将出自何处?价格中将没有利润存在的空间。

5.李嘉图的分配理论

在李嘉图的分配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解释利润率的变化,从而解释经济增长。

他用了一个模型来分析解释利润的来源,试图用技术方法规避资本获取利润的道德问题。李嘉图利用数学模型得出,利润来源于总收入-地租-工资支出的剩余。那么该剩余形成的真正来源出自何处,李嘉图没有给予回答。利润来源于劳动所产生的价值中只有一部分作为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支付给了劳动者。这大概也是李嘉图主张商品的价值用生产该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而不是用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来衡量的真正原因。而马克思敏锐地发现了此点,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榨取了剩余价值形成了利润。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与李嘉图都支持自由贸易,斯密以绝对优势学说进行论证,李嘉图则进一步用比较优势学说支持自由贸易。

比较优势学说认为,对比A、B两国,即使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也不如A国只生产绝对优势相对突出的产品,而由B国生产另一种产品,双方自愿交换,双方均会获益。比较优势并非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即使一国生产的产品没有比较优势,但通过实行专业化,也可使其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学说至今仍然得到广泛的认可,引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综上,李嘉图结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与亚当·斯密的工资基金学说,论证劳动力只能获得维持基本生活资料的工资是合理的,与制度无关。而在其劳动价值理论中,明显地存在矛盾之处,既然价值是劳动创造的,而资本也是储藏起来的劳动,那就应在除去工资外,将剩余利润按新旧劳动量比例分配给要素提供者。可见,李嘉图未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力的提供者工人为何不能获得利润分成的原因。同样,一方面认为提供生产要素土地的地主获得地租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又认为资本的提供者获得利润是道德的,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没有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