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后工业化时代的挑战而进行的城市社区建设,其实质是城市化道路的根本性转型,而围绕着体现一定价值观的基础性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的城市社区建设就是要推动城市化实现根本性转型,我们将此种转型的城市化称作是“质量型”城市化。所谓的“质量型”城市化,更偏重于城市的内涵建设、价值观建设和文化建设,强调蕴涵于其中的消费要素,它与过去那种通过城市地域的扩张、生产型要素与人口要素的集聚而促成的“粗放型”快速城市化是根本不同的,是彼此迥异的城市化形态。“质量型”城市化理应成为我们未来追求的发展目标,借鉴“场景理论”而进行的城市社区建设就是实现“质量型”城市化的有效抓手。为此,本文提出了未来城市社区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具体思路。
1.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建立休闲娱乐的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具体的社会工程,特别是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对于消费设施与消费文化的需求出现了革命性地快速增长,单一的力量,对于完成城市社区建设的社会工程和满足人们对于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需求的供给,显然力有不逮。因此,只有各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完成上述任务和使命。政府需为城市社区中体现一定价值观的文化消费设施的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指导城市社区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软环境的建设上,比如指导城市社区加强自身的教育环境、医疗环境、文化环境、休闲娱乐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市场则通过竞争的原则为城市社区提供最优质的文化消费设施和消费的文化。鼓励有信誉、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城市社区的文化消费设施建设,欢迎那些拥有高新技术的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入驻城市社区。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指包括各类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民间慈善组织、社区居民团体和居民个人等在内的社会全要素的参与。这些社会力量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积极参与,将有效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加强对自己所属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既是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者,同时也是城市社区文化的消费者,因而也是城市社区建设不可“缺场”的主体。
2.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建立创意性文化的消费设施,吸引和培养创意性群体。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个性化和人的自由选择权利的增加。在后工业化时代,我们可以想象到的和想象不到的创意文化都在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着,创意文化即代表了时尚,“时尚属于以‘游戏’而不是‘工作’为特征的那些领域之一,这种时尚被当代青年当作一种抵制各种专横的手段——一种没有意识形态、没有目标的抵制手段所接纳”[9]。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意性文化是不以意识形态的分歧而有所归属的,任何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下的人们都可以拥有和享用创意性文化,换句话说,创新性文化可以为人类社会的每一位成员消费和服务,而不论他(她)的出处。这也正是后工业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可能成为创新性群体的一员,而且必须成为创意性群体的一员,因为这是未来城市和城市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后工业社会应是比现代社会更为现代的社会,因此,未来的城市社区重视创意性文化的消费设施建设,不但能够吸引和培养城市社区的创意性群体,进而生产出更多的创意性文化并由此循环往复,而且还能培育出众多独特的和具有非凡魅力的城市社区,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特殊“气质”,增强这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些含有创意性文化要素的城市社区之消费设施可以是体验式的、游戏式的、数字化的、网络化的以及未可知的任何新奇形式。
3.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为女性群体赋权,建立针对女性群体的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男性就占据了社会的绝对支配地位,此种社会现象一直持续到工业化阶段的末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各种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女权主义就是其中的重要一脉。客观而论,撇清女权主义思潮中较为极端的成分,它代表了一种追求社会进步的努力,因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从西方国家扩散到世界各国。对于处在工业化末期和后工业化初期的中国来说,城市社区建设将离不开女性群体的参与,但前提是为女性赋权。比如可以通过完善社区的生活服务帮助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脱身,进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社区的文化活动中来。此外,需要有意识地扭转过往城市社区更偏重于为男性提供服务的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建设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建设更多的为女性提供服务的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比如服务女性群体的俱乐部、文化馆、商品消费店、教育与维权组织等,使得城市社区建设能朝向男女性别平等和均衡的方向发展。(www.daowen.com)
4.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建立适合多元少数群体的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文化不分优劣、强弱,在掌握着话语权的主流群体文化之外,还存在着大量小众的少数群体文化,他们对于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并不比主流群体文化小。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多民族、多阶层的国家里,少数群体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快速的增长,比如城市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文艺青年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外国在华居留群体,甚至还包括广场舞大妈群体在内的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等。作为不同于主流群体文化的少数群体文化,它们所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化状态,它们以对归属群体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创造和累积着各自的群体文化,或许,它们自己也没有认识到它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对本质主义的批判和去中心化的努力。多元的少数群体不但为我们的城市社区,也为我们城市的文化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也正因为它们的存在,城市社区和城市社会才具有了丰富的多样性,对人们也更具强大的吸引力。为此,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甚至是不同种族群体需求的多元化之消费设施和消费文化应做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和掌握少数群体的文化发展状况,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其次,挖掘、宣传、保护和发扬他们的文化,为少数群体文化的发展提供各种软硬件的支持,引导他们的文化为城市社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最后,促进不同多元文化实现积极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交流与融合。
5.在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注意文化消费的适度性,防止非理性消费。在布希亚、瑞泽尔等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看来,后工业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消费社会,生产性的社会样态只能在历史中去找寻了。但他们也指出,后工业化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注的焦点就在于从总体上转向控制消费,特别是控制消费者的思想和行为,越来越倾向于促使人们消费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资本主义正是通过不断发明新的消费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从过去的剥削工人转向剥削消费者[10]。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包括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其根本宗旨是消灭剥削,消除分化,满足人们的真实需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解放。为了不使西方国家的极端消费主义对我们正常的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建设造成干扰,有必要宣传和引导城市社区的人们进行理性的消费[11],避免或减少超出自身能力的消费和自己不需要的消费。人们在城市社区里所进行的理性消费需要有特定文化目标作为导向,这就是倡导追求品味和创意性的消费文化,并且是可承受和愉悦的消费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