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马克斯·韦伯的理想型理论,我们可以将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的沈阳市、杭州市、厦门市、克拉玛依市的政府权威类型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沈阳市和克拉玛依市为代表的控制型政府权威,一类是以杭州市和厦门市为代表的监管型政府权威。
1.控制型权威政府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沈阳和克拉玛依都是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虽然两座城市的人口总量、经济总量存在很大差别,但从城市化发展思路上看,二者仍然可以归为同一类型,此处我们以沈阳的地方政府作为控制型权威政府的典型来介绍这一类型的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上的基本思路,进而来了解该类型政府权威影响下的城市化发展特征。沈阳作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古老城市,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但令它闻名全国的则是它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沈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被确定为全国少数的几个工业基地,各种大型工业项目和公共设施快速建立起来,从而奠定了共和国的工业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即便是改革开放后直至21世纪的今天,沈阳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沈阳的计划体制根深蒂固,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的思路受到路径依赖因素的影响,依靠政府的计划、指令和投资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因而沈阳市委、市政府在以总体谋划沈阳城市化发展走向的总体思路和中心任务时也是主要通过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来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实践表明,有着较强控制力的沈阳市地方政府正是推动落实工业化城市发展战略的强大推手。基于沈阳自身发展的历史条件,该市政府从改革开放初期就确定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并以此为突破口重新对城市的发展进行布局。政府有计划地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整顿、改革企业领导体制三个方面来推动企业改革。各级各类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被纳入到改革范畴,尽管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但是政府对企业的盈利要求提高了,并且要求企业自负盈亏,政府不再保底,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开始关注经济效益了,而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或街道企业由于自身职能转变的意识不强和实力不济,开始出现了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局面,沈阳市防爆器材厂的倒闭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破产的国有企业。沈阳市委市政府对工业企业的改革和布局是长期的、持续的,在20世纪末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中,沈阳依然一马当先,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成为当时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早前在沈阳的二三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职工规模超过万人的不在少数,但在经过了那一时期的改革之后,国企职工的规模迅速萎缩,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职工数量甚至不及鼎盛时期的一半,大量国企职工被推向社会,对当时沈阳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小冲击,集体上访、抗议的事件不时发生。市委市政府面对此种情况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推出了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4050”工程,即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特别是中年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的再就业工程,沈阳的经济、社会秩序才重新恢复稳定。进入21世纪,沈阳的城市化发展全面升级,这是因为中央政府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包括沈阳在内的许多东北工业型城市都开始了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与沈阳这种政府权威类型相似的其他城市也往往表现出政府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特征,这可以从这些城市拥有较为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传统、国有大中型企业较为集中的视角来理解。由于制度的惯性或者说因为路径依赖的作用,这一权威类型的政府较为擅长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发展。(www.daowen.com)
2.监管型权威政府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杭州与厦门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较为发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这两座城市从过去城市化实践的过程来看,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控制并不像沈阳和克拉玛依那样严密,它们也并不想将各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方向限定得太死,而是更倾向于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市场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充分发育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当然,这两座城市的政府也认识到市场自身的局限,政府有必要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杭州与厦门的地方政府就属于典型的监管型权威政府。在此,我们仅以厦门为例简单描述一下这一类型的政府所秉持的城市化发展思路和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城市化发展特征。
厦门由厦门本岛、鼓浪屿离岛、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组成,因厦门市栖息着大量白鹭,也因为广大市民对白鹭的喜爱,白鹭因此成为了厦门的市鸟,厦门也因此简称为鹭。厦门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隔海与台湾相望,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台湾开放的程度很高,但也因为厦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解放初期直至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是十分滞后的,主要因为该时期的大陆和台湾还处于武装敌对的状态,厦门成为了我国东南沿海军事斗争的最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限制。可以说,厦门市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或者说在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初期,工业基础都是比较差的,但这也给厦门市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留下了巨大空间,使得厦门市不必重走其他工业城市的老路,加上特殊政策的支持,厦门市的城市发展也较少受到老旧制度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政府加大了引进外资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努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12年,厦门市的三大产业比是0.9∶48.8∶50.3,也就是说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厦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更是力压第一和第二产业,成为厦门市的主导产业。厦门市政府对于城市的发展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干预,而是选择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监管。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厦门自身发展条件的有效的城市化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