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央与地方城市化策略的共性分析

中央与地方城市化策略的共性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虽然土地财政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毋庸置疑,许多地方政府仍然把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看作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地方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性丝毫不亚于中央政府。

中央与地方城市化策略的共性分析

在大多数学者看来,中国大陆各级政府城市化政策的演变,从根本上无外乎是出于对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考虑,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着政策与制度的一致性。但这样的一些认识却忽略了或者回避了一个基本问题:城市化的本质是什么?从政府的角度,无论何种级别的政府,在推动还是限制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必须要考虑人的因素。“文革”时期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如果除去政治因素,恐怕根本的还是源于那时的中国城市和较为僵化的体制已经无法容纳大量的年轻人在城市中就业生活,不得不将大量年轻人下放到农村,这就是广为人知的“上山下乡运动,但这样一场近乎疯狂的运动仍然保留了一份理性,那就是,这些年轻人到了农村可以有点事情做,能有口饭吃,这说明它还是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人的因素的。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是随着市场经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的,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根本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城市的优质生活,共享经济的发展成果,城市相比农村所具有的教育医疗交通、娱乐等方面的集约优势,是农村所不具备的,巨量的工业产品和信息化产品也集聚于此,这些特征都是农村社区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城市化发展方面达成了基本共识,都认识到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好处。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城市化在本质上是人的城市化,是社会形式由落后低级向先进高级转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城市化策略的共性方面时,除了要关注经济向度外,人的向度也需要给予重点关照,有时后者又是决定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取向。

中央政府对于城市化的态度是借助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如果进城农民市民化的过程进展顺利,那么不断大量增加的城市人口必将释放巨大的生产力和购买力,对于促进未来可预期的较长时期内的经济中高速增长将是一个重大利好。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则有更加现实的考虑,拉动经济增长和获得可观的财政收入。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可以改善地方的投资环境进而吸引更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城市面貌的改善也可增强这个城市对不同层次人口的吸引力。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在改革开放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实践表明,这些地区的城市不仅吸引了大量中低端的劳动力,如农民工,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高端人才,城市的发展不仅因此有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也积累了雄厚的智力基础。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城市本身或者城市市民,地方城市政府也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主要受益者,每年因土地征用、开发用于商品房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建设工程,地方政府获得了超额的土地利润,这种状况已持续了几十年。近年来,虽然土地财政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毋庸置疑,许多地方政府仍然把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看作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地方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性丝毫不亚于中央政府。(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