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化类型研究探析

城市化类型研究探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散型城市化主要发生于发达国家,其特点是大城市市郊及其非中心城市城区的迅速发展。安祥生认为,城市化类型是研究城市化地域差异性和分类的单元,是城市化水平、规模、结构、职能诸特征在地域上的集中体现,综合反映了城市化的整体特征。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城市结构和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各种城市化水平及结构体系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城市化地域类型。

城市化类型研究探析

国内学者中林国蛟对城市化类型的划分较为系统,也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第一,集中型城市化和分散型城市化。这是从城市化空间分布格局和人口集中方式变动的两个维度来划分的。集中型城市化主要发生于当代的发展中国家和早期的发达国家,其特点具体表现在:(l)人口不断从农村向城市流动,而且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明显,一般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倒流现象;(2)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分散型城市化主要发生于发达国家,其特点是大城市市郊及其非中心城市城区的迅速发展。此外,都市带和都市圈也不断地产生,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实质是中心城市功能的对外扩散。

第二,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这是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对比来划分的。同步城市化指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成适度的正相关关系,两者趋于一致,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城市化类型。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超过工业化水平,城市化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来推动。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主要是政府为避免城市病,人为限制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发挥。

第三,乡村城市化(城市化)、都市化、大都市区、大都市连绵带和郊区化(逆城市化)。这是从城市化的发展层次划分的。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在向城镇转变过程中的“有序退缩、稳步提高”的过程。都市化指现有城市和城市人口的继续城市化,是城市的功能重组、规模扩大,包括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商业科技教育体系、高层楼群、生态环境等等。大都市区是以某一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使中心城市和城市边缘区共同构成相互关联并具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大都市连绵带是由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群体,是大都市区的空间联合体。郊区化(逆城市化)是指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等因素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这也叫逆城市化。

第四,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这是从城市化推动力的角度划分的。前者指城市化的推动力来自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来自于城市对乡村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包括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涌动以及城市经济和人口向周围地区扩散导致的乡村城市化。后者指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就近的空间转移和小规模的适当集聚,促进众多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城市化主要来源于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所以称自下而上的城市化[14]。这种城市化类型的划分或许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的角度。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可以特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实施的有计划的城市变迁过程。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则可以解释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形成有效集中和规模化效应,并顺理成章地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www.daowen.com)

安祥生认为,城市化类型是研究城市化地域差异性和分类的单元,是城市化水平、规模、结构、职能诸特征在地域上的集中体现,综合反映了城市化的整体特征。划分城市化类型,应考虑城市化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反映区域城市化的整体特征以及城市—区域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同时应遵循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按城市化程度划分,可以分出发达的城市化类型、中等发达的城市化类型、欠发达的城市化类型;按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可以分出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核心的类型、以中等城市为核心的类型、以小城市为核心的类型等。然而,这些类型划分大多仅从某一角度分析了城市化类型,没有从全局、整体上揭示区域城市化变动的客观规律。如果要反映城市化整体的规律性,应该建立度量城市化的复合型的指标体系。不仅从人口、经济、空间、生活方式上反映城市化的丰富内涵及多维性,而且,应建立城市化的规模、结构、职能、质量指标,这样才能把握住城市的整体特征,反映城市化的地域差异[15]

费洪平则从城市化地域类型与协调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述了什么是城市化的地域类型的含义、城市化类型划分的原则及城市化类型划分的结果。城市化地域类型是研究城市化空间差异性和分类的地域单元,是指具有明显特点的城市结构和特定城市化水平的共同地域组合,是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结构形式在地域上的反映,是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地域单元。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而且也反映了地区城市结构体系及特征。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城市结构和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各种城市化水平及结构体系也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城市化地域类型。城市化地域类型划分以全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城市结构体系、城市—区域联系等方面的类似性与差异性为依据,主要考虑下列原则:(1)城市化水平的相对一致性;(2)城市结构体系的类似性;(3)城市与其区域之间联系的紧密性;(4)关键的城市化条件、过程及影响因素的相似性;(5)以地级市和行政专区为基本分类单元。以地域类型来考察城市化的类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区域关系、内外部因素、行政级别等。将城市化水平地域分类与城市规模结构类型加以组合,并根据划分原则对个别单元加以调整,得出全国城市化地域类型的划分结果,大致可归并为9种类型:(1)发达的以特大和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包括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辽中南。(2)次发达的以特大和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包括黑中、福州厦门沿海、胶济沿线、成渝沿线、豫中、武黄、湘中、关中。(3)欠发达的以特大和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陇中、呼包、晋中、冀中、吉中。(4)发达的以中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包括辽西、浙南。(5)次发达的以中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包括滇中、桂东、宁中、西宁、浙西、南九抚、拉萨天山北部。(6)欠发达的以中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桂西南、桂中北、晋北、冀东、三江、苏北、皖中、皖北、豫北、黔中。(7)发达的以小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型,包括海南省、粤北。(8)次发达的以小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地域类,包括粤西、粤东、桂南沿海。(9)欠发达的以小城镇为核心的乡村城市化地域类型,包括冀北、晋南、蒙东、蒙西、吉东、吉西、兴安、皖南、闽西、闽北、赣西、赣东、赣南、鲁南、鲁西北、豫西、豫南、豫东、鄂中南、鄂西北、鄂西、湘北、湘南、湘西、桂西、川西、川东、黔北、黔东、黔南、黔西、滇西、滇南、滇东、藏西北、藏东北、藏南、藏北、陕北、陕南、河西走廊、陇南、陇东、柴达木、青南高原、宁北、宁南、北疆东部、北疆西部、南疆[16]

张登国认为,从实践层面看,有条件发展起来的县域城市化,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区位优势的角度则可以划分为城市群带动型、中心城市带动型、交通要道带动型;从主导产业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专业市场带动型、现代农业发展型、工业主导型、旅游带动型等;从城市化发展的资金来源角度可以划分为外资推动型、内资发展型、混合资金带动型等模式;从城市化发展的形态来讲,可以把县域城市划分为县城中心带动的城市化、县域小城镇带动的城市化、县域县城和小城镇共同推动的城市化等模式[17]

尽管城市化类型的划分原则不尽相同,方法纷繁复杂,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为我们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我们显现了一个宏观的、总体性的城市化类型划分的全貌,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城市化何以可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为我们进一步思考未来城市化的可能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