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合法性,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运行秩序,鉴于此,各国政府特别是现代化的政府都应将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与此同时,政府公信力建设还需要政府遵从特定的伦理原则,才能确保政府公信力的真正有效的构建。
毋庸置疑,政府公信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它是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支撑[27]。为此,要加强政府工作导向的民主建设,政府工作内容的服务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建设以及政府工作成果的反馈建设。
从某一特定的角度讲,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战略之一就是要构建起责任政府。在现代民主社会,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政府组织由公众创立,为公众服务,就需要对公众负责,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系统。公民同意推举某人以其名义进行治理,但是必须满足公民的利益并且为公民服务,这就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28]。构建责任政府需要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信念,培养良好的行政品德,需要以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政府依法行政、责任施政,同时还需要通过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来直接促进政府部门的责任行为。既然是公信力建设的战略,也就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前瞻性、目标性和有效性。唐涛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29],他认为,政府要特别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将社会矛盾与纠纷解决在基层,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难、就业难、就学难、看病难、行路难、办事难等问题。其次,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权责机制,加强政府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性。再次,政府要加快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后,要健全行政问责制,完善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有的学者还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才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战略[30]。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发轫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导致政府公信力弱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政府公信力,要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来实现,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政府建设、政策制定与管理创新、政府过程改善、提高沟通质量等五个层面的改革,来争取切实有效和较为迅速地提高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也有人指出政治沟通与公民参与才是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基本途径[31]。中国之所以要实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是与转型期中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息息相关的。这些挑战包括: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挑战传统政府权威;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行政权力异化;第三,社会结构的调整促成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正因为转型期中国政府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因此,加快政府公信力建设,实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战略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而加强政治沟通就是转型期政府公信力提升的主要渠道,政治沟通是指政府与公众作为沟通的两方主体,以实现政治互信为目的,以平等互信为基础,以交互信息和诉求为途径,以实现政府理想政治生态为目的的互动方式。除了加强政治沟通之外,扩大公民的有效参与又是转型期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因为有效的公民参与恰好是反馈公众对政府满意度的最佳桥梁。(www.daowen.com)
综上可见,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学者对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战略思考与研究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也是中肯和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政府公信力建设要求政府必须要遵从特定的伦理原则,这也是政府公信力建设战略能够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毫无疑问,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持续改善,但距离道德政府和可信任政府还具有一定的距离,行政道德缺失、制度与机制不健全、行政行为失范都是政府行政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32]。因此,以行政道德为突破口,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强化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推进行政道德制度化,完善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最终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构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