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对后续讨论中将涉及的相关概念作简单介绍和界定:
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广义的说,供应链就是为了完成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某种或者某几种商品这一任务而组成企业的集合体。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供应链定义为(2006):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将供应链管理[2]定义为:供应链管理包括对原料获取与采购、转化过程中的活动以及所有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划和管理。重要的是,它还包括渠道伙伴(如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协调与协同。从本质上说,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集成了供应和需求管理。
2.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指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需求波动(表现为库存量)从下游至上游逐级迅速放大的现象[3]。
3.供应失调与供应链协调
系统论研究中的协调被认为是“管理各种活动之间独立性的过程”,系统协调的目的在于组织、调控系统,使之从无序变为有序、达到协同状态[4]。关于供应链协调目前尚没有表述明确的定义,总结前人的研究,可以说供应链协调是指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活动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调整和处理的过程[5-7]。从当前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的焦点来看,本书将供应链协调理解为“实现了供应链总体利益的最大化的状态”,而供应链失调就是供应链协调的对立面。
4.短销售周期产品(SSCP)及其供应链(SSCSC)(www.daowen.com)
短销售周期产品(Short Sales Cycle Product,SSCP),也可称为短生命周期产品(Short Life Circle Product,SLCP)、季节性产品(Seasonal Product,SP),顾名思义,是指销售季节较短、从开发上市销售至停产下市的时间长度较短的产品。当前,企业乃至供应链锁面临的市场需求呈现出高度不确定、高度个性化以及高期望值的特点,从而越来越多的产品(如服装等)呈现出短生命周期的特点。产品的短生命周期、短销售周期化,将是一个越来越强的发展趋势。对于这一类产品,其采购次数往往是很少的,甚至只有一次,其供应链面临的协调问题与困难将迥异于过去企业运作管理中基于无限生命周期产品的优化问题。
5.Newsvendor模型
对于短销售周期产品(SSCP)的采购方(如零售商)而言,由于通常其产品的采购次数仅为销售季节之初的一次采购,因此,决策者的决策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Newsvendor模型,即在随机需求之下通过衡量销售季节的缺货量与季末的库存积压量来寻找最优的订购批量。
6.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传统上,博弈论被分为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与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两大类。然而,“非合作”并不是说参与者拒绝与其他人合作,简言之,在“非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只是根据其“可察觉的自我利益”(perceived self-interest)来决策,参与者之间的协议、威胁、许诺等,并不是有约束力的、必定自动实施的。反之,如果参与者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即合作是外生的,那么就成为一个合作博弈。
在非合作博弈当中,强调的重点主要在于个人行为:每个理性的参与者(决策者)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理性的参与者实际上是怎样选择行动的、博弈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等。在合作博弈当中,强调的重点则在于参与者集体会形成什么样的联盟、参与者之间如何分配合作的收益等[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