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界,作为供应链运营的驱动力量,市场上的顾客需求模式出现了重要的转变,如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能接受的等待时间越来越短、对新产品的追逐意识越来越强等。这些转变使得产品从开发、生产、销售至停产下市的时间越来越短,即越来越多的产品呈现出报纸等产品类型的特征,即短销售周期化(这一特征本书将在节2.1中确切界定)的特征,从而基于Newsvendor模型思想的问题及相应决策分析逐渐占据了之前基于EOQ模型思想的地位,关于短销售周期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与协调问题现在已成为业界的一个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学界,近年来,供应链协调理论已成为运营管理与管理科学领域持续、主要的研究热点。从国际情况看,作为本领域的重要组织,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the Institute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IFORMS)主办的重要学术期刊(Management Science,Operations Research等)近5年(2003—2007年)出版的论文中,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论文中研究供应链协调问题的论文超过了70%。从国内情况看,代表我国科研最高水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按物流、供应链关键词查询)在这一领域1997年资助1项,1999年资助2项,到2007年资助30项,10年间共资助122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高度重视。
然而,虽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供应链协调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与企业的实践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的层面:
①缺乏基于供应链本身特征的研究。
目前的供应链协调研究主要是基于单期Newsvendor模型展开,这是一个天然的主从博弈的模型,而恰恰是因为源于这一特征,人们往往很自然地更关注博弈理论的直接应用,换句话说,供应链被弱化为博弈背景中的一个简单的二级供销系统,以至供应链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反而被忽视。(www.daowen.com)
②缺乏动态性。
即便不去考量供应链自身问题的研究必要性,目前关于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也存在着“静态”的不足,即研究的问题、模型的前提与时间没有关联,体现为一次性供需方的博弈关系。而在实践当中,企业、供应链的关系、运作毫无疑问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的。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人们常常强调:没有伟大的理论,就没有伟大的实践。然而,脱离实践的理论往往演变为空谈,换言之,在学术研究领域,科学的研究思路首先强调的应该是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抽象出重要的科学问题。本书将贯彻这一思路,尝试首先对供应链协调关系问题本身进行分析,之后运用博弈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等工具,从动态的观点对供应链协调问题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尽量贴近实践。
基于以上分析,对短销售周期供应链协调及其博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其显著的必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