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0-1】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附服务年限条件的股份支付)
A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20×2年1月1日,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这些管理人员从20×2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即可以每股4元的价格购买100股A公司股票从而获益。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股15元。
第1年有2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公司估计3年中离开的管理人员的比例为20%;第2年又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公司将估计的管理人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第3年又有15名管理人员离开。
【分析与提示】
隔年费用计算结果见表10-1。
【例10-2】 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附市场条件的股份支付)
2×10年1月,为奖励并激励高管,A上市公司与其管理层成员签署股份支付协议,规定如果管理层成员在其后3年中都在公司任职服务,并且公司股价每年均提高10%以上,管理层成员100人即可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每股4元购买本公司股票1万股。
同时作为协议的补充,公司把全体管理层成员的年薪提高了5万元,但公司将这部分年薪按月存入公司专门建立的内部基金,3年后,管理层成员可用属于其个人的部分抵减未来行权时支付的购买股票款项。如果管理层成员决定退出这项基金,可随时全额提取。
A公司以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授予的此项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100×1×6,授予日A公司的公允价值为每股6元)。
在授予日,A公司估计3年内管理层离职的比例为10%;在第2年年末,A公司调整其估计离职率为5%;到第3年年末,公司实际离职率为6%。
第1年,公司股价提高了10.5%,第2年提高了11%,第3年提高了6%。公司在第1年年末、第2年年末均预计下年能实现当年股价增长10%以上的目标。
要求:说明此例中涉及哪些条款和条件,以及A公司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分析与提示】
如果不同时满足服务满3年和公司股价年增长10%以上的要求,管理层成员就无权行使其股票期权,因此两者都属于可行权条件,其中服务满3年是一项服务期限条件,10%的股价增长要求是一项市场绩效条件。虽然公司要求管理层成员将部分薪金存入统一账户保管,但不影响其可行权,因此统一账户条款不是可行权条件。
第1年年末确认的服务费用=600×90%×1/3=180(万元)
第2年年末累计确认的服务费用=600×95%×2/3=380(万元)(www.daowen.com)
第2年年末应确认的服务费用=380-180=200(万元)
第3年年末累计确认的服务费用=600×94%=564(万元)
第3年年末应确认的服务费用=564-380=184(万元)
最后,94%的管理层成员满足了市场条件之外的全部可行权条件。尽管股价年增长10%以上的市场条件未得到满足,A公司在3年的每年年末也均确认了收到的管理层提供的服务,并相应确认了费用。所以请大家注意,会计处理会不会受到市场条件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年限条件或非市场条件的情况来做账;但市场条件本身一方面影响了期权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A公司最终没有满足条件,因此高管团队无法行权,这是市场条件发挥影响的主要方面。
【例10-3】 权益结算股份支付(附非市场绩效条件的股份支付)
20×7年1月1日,A公司为其1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第1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企业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第2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企业净利润2年平均增长15%;第3年年末的可行权条件为企业净利润3年平均增长10%。每份期权在20×7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4元。
20×7年12月31日,企业净利润增长了18%,同时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企业预计20×8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因此预计将于20×8年12月31日可行权。另外,企业预计20×8年12月31日又将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企业。
20×8年12月31日,企业净利润仅增长了10%,因此无法达到可行权状态。另外,实际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预计第3年将有12名管理人员离开企业。
20×9年12月31日,企业净利润增长了8%,3年平均增长率为12%,因此达到可行权状态。当年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
要求:说明此例中涉及哪些条款和条件,以及A公司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分析与提示】
按照股份支付会计准则,本例中的可行权条件是一项非市场绩效条件。
第1年年末,虽然没能实现净利润增长20%的要求,但公司预计下年将以同样速度增长,因此能实现两年平均年增长15%的要求。所以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2年。由于有8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同时调整了期满(两年)后预计可行权期权的数量(100-8-8)。
第2年年末,虽然两年实现15%增长的目标再次落空,但公司仍然估计能够在第3年取得较理想的绩效,从而实现3年平均增长10%的目标。所以公司将其预计等待期调整为3年。由于第2年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高于预计数字,因此公司相应调增了第3年预计离开的人数(100-8-10-12)。
第3年年末,目标实现,实际离开人数为8人。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累计费用,并据此确认了第3年费用和调整。
股权激励成本计算过程见表10-2。
表10-2 市场绩效条件下的股权激励成本计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