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规划之所以难,是因为它是在一个动态多变的环境下进行的规划,要仔细分析信息化规划的难点,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来进行。
1.外部因素难点分析
●外部竞争环境多变
一方面,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变化,迫使企业必须随着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及业务流程;另一方面企业除了顺应变化而进行战略及业务的调整外,还会为了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定期、不定期地对现有的组织进行调整,伴随组织调整的是相关业务流程的不断优化。
●涉及知识领域繁多
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往往涉及企业管理、先进制造技术、管理信息化、产品创新数字化、IT基础架构、工业自动化等跨学科的相关知识。信息化规划负责人只有在对相关知识有较深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在规划中进行体现。
●管理体系和制造模式发展
从管理体系上,制造业已经由提供产品和简单服务转变到提供解决方案和价值上,管理的重点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由20世纪60年代关注规模化生产,到现在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等(见图2-4)。
图2-4 制造业管理模式进化演进
在制造模式方面,近年来兴起了敏捷制造、绿色制造、精益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新的制造模式。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数字化工厂,通过对整个工厂的运行进行仿真,提高车间的生产效率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制造业将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全球化和服务化等方向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及3D打印的迅猛发展,以创客、众包等为代表的新型协同网络化制造模式将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生产模式的变化必然会促使装备、物料配送、外部协同、工艺指导、人员管理、能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也发生变化。“企业无边界、运营无领导、供应链无核心”的虚拟企业运营模式也在孕育发展中(见图2-5)。
●IT技术发展迅猛
信息技术领域在理念、技术等方面的迅速变革,为公司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工具和手段。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技术框架、应用模式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变革,技术的发展推动管理的发展(见图2-6)。
●标准、规范频出
新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使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首先,应重点关注财务管理、企业内控管理、质量认证、进口管理、劳动用工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次,需要关注行业内部的特殊标准规范;第三,主要客户(潜在客户)对供应商的认证及管理规范。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中国企业在跨出国门时就必须适应这些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2-5 制造组织模式演进
图2-6 信息化新技术不断涌现
●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不明确
不少企业,尤其是集团下属企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不明确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规划时,通常会存有一定的隐患。
总之,信息化规划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只能顺应和遵循,做到未雨绸缪;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应变体系,以便在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迅速对信息化规划进行适度的调整。
2.内部因素难点分析
相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外部因素而言,企业内部的挑战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更需要关注的,并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有效规避和缓解这些不确定性。内部因素给信息化规划带来的挑战主要有:
●企业战略不明晰
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往往是:有分析,没结论;有目标,没分解;有口号,没措施;有规划,没落实。因此带来的是企业战略规划与实际执行相距甚远,而信息化的实施是支撑和服务于战略规划的,由于企业战略规划的不明晰,对企业信息规划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
●流程规范与实际业务脱节(www.daowen.com)
信息化是用来支撑企业业务流程、推动流程变革和优化的,如果企业尚未建立按照流程规范来管理的运行体系;或有流程规范的思路,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打破现有流程,“绿色通道”频开,使得流程规范流于形式;或是流程规范已经建立并运行,但只是一个僵化的系统,缺乏评估、优化的方法和手段,这些都会带来流程规范业务的脱节,从而形成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多张皮的现象,不利于信息化的规划。
●个性化需求的合理性
在信息化规划过程中,要对个性化需求进行科学的判断,而不是将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管理办法和手段,形成所谓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化,从而制约企业发展。
有效地规避落后的个性化需求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从门外汉变成懂行者。但真正的挑战是专业人士可能能发现问题,但要具有说服力,让业务领导能接受,这是比较困难的。
●受限于管理者视野
信息化规划的第一手需求,必然是来自企业的决策及管理者的需求,但这往往受限于管理者的视野:如果管理者的视野相对较窄,其更多关注的是现状,那么信息化规划会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如果管理者的视野很开阔,思想比较活跃,往往会提出很多超前的需求。因此在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和“控制”信息化需求是门大学问。
●受限于已建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化规划往往建立在现有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提之下,在规划的过程中会受限于现有系统的技术架构、使用习惯和前期投入等因素,因此如何科学地对现有系统的技术及应用情况进行评估,有效地继承前期的投资,是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受限于企业的资金瓶颈
信息化规划必须考虑投资范围,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可承受的范围选择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会受限于资金的瓶颈,在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选择了次优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技术最先进、价格最高的方案就是最好的,而是要选择企业最合适的)。
企业信息化规划做得比较好,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信息化的投入(例如,根据业务特点有效地对应用节点进行优化),将有限的投入真正用到刀刃上。
企业在考虑信息实现路径时,除了考虑投资规模外,还需考虑好投入的先后及资金使用节拍(例如选择在供应商的活动期间或财年结束前1~2月内进行投资,往往会获得较大的折扣);同时合理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式,如有效降低硬件、软件的采购及运行维护成本,加大对咨询、实施、优化等的增值服务。
●受限于企业的人才瓶颈
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高素质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匮乏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信息化规划除了考虑企业的资金瓶颈外,还得考虑企业的人才瓶颈,根据企业的人才结构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不断实施实现人才队伍的培养。对于大型企业,还需要制定好信息化外包战略,借助社会的丰富人才资源为本企业进行服务,有效规避人才短缺的问题。
●如何把握IT技术发展方向
信息化领域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企业在信息化规划的同时,应有效地把握IT技术的方向,不为新概念、新技术所左右,不成为供应商的“小白鼠”,但又不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而是要根据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有效地将成熟的技术高质地引入到企业中,提高企业的管理及运营效率。
●如何投资有效性评估
信息化既然是一种投资行为,就需要对其投入产出进行分析,但它又是一个使能系统(其发挥的效益往往是间接的、隐性的),并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提升发挥直接的效益,因此如何对信息化投资的有效性及效益进行评估,是目前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如何应对领域专家各执一词
当信息化规划初步制定好拿出来讨论时,因为各专业(领域)专家关注领域不同、视角各异,必然会提出很多异议,甚至出现分歧,这时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说服,形成最终统一意见,是信息化规划中面临的又一难题。造成这一难题的根源在于,目前还没有一个方法或体系能对所做出的信息化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权威的评价,而只是依赖于专家的理解。
图2-7对企业信息化规划中的难点进行了简要概括。
图2-7 企业信息化规划难点分析
上面所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共性的、显性的问题,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实战中还必然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在规划前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方能在规划中少走弯路,有效避免信息化规划落入既定框架、流于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