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的概念众说纷纭,有的将信息化讲得深不可测,让企业认为高不可攀,而拒之千里之外;也有的把信息化讲成“工具”,只要给钱、给人、给政策就能搞定,然而现实的残酷让决策者动摇、彷徨,产生质疑。因此应该让信息化回归理性,打破信息化的神秘感。
所谓信息化,就是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内外部业务环节,及时为企业的“三层决策”(执行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提升信息的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等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注意该定义中关于管理、技术、业务、数据和信息能力等五个关键词的深入理解。
●管理:信息化是构建在先进管理理论之上的。例如,并行工程、CIMS、MRPII/ERP、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约束理论、敏捷制造、大批量定制、知识管理、网络制造等。这些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信息系统赖以生存的养分基础,并伴随着企业竞争业态的变化,不断创新、演进,因此企业在实施及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信息技术本身之外,更需要关注系统所承载的管理理念、商业规律及适应背景。
●技术:技术是信息化实现的载体。主要包含计算机(含软、硬件技术)、网络及通信(含安全)、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是推动企业创新变革的催化剂、黏合剂和稳定剂。(www.daowen.com)
●业务:业务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目的。通过信息化,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有效支撑、推动及变革业务,是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应该关注的信息化核心,不要被相关的IT技术(尤其是ERP等三字经)所蒙蔽,而失去了方向。这也是检验信息化应用的标准:能否支撑、推动和变革业务,是提升了业务效率,还是降低了业务效率。如果降低了业务效率,则要分析是局部效率降低,而整体效率提高,还是局部和整体效率都降低。如果是后者,则需要真正反思信息化建设。
●数据:信息系统擅长的是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数据处理的效率、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可反映出不同系统的优劣(但这点技术性太强,是很难进行客观判断的,因此企业可将判断回归到上述对业务的支撑、推动及变革上)。但需注意的是:首先,数据的处理是架构在业务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表单来反推业务;其次,信息系统需要解决三层(执行层、战略层、决策层)的数据信息,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执行层,现在的很多信息系统的开发往往更多关注是执行层面的内容,而缺乏对管理层、决策层的支撑,只有信息化的应用深入到管理层和决策层,才能凸显其价值;第三,信息系统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并不能代替相关决策者进行决策,真正的决策还得依靠人,当然系统可以通过不同数据处理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最后,就是通常说的“垃圾信息进、垃圾信息出”,信息系统并不能确保信息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唯一性,数据准确性需要依靠相关制度来实现,即要将数据质量问题,当成一个质量事故来看待!
●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企业在考虑信息化的时候,要从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等方面的能力统筹考虑其建设,目前企业考虑得较多的是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如条码、ERP、MES、PDM等),从信息系统发挥更大价值的角度来看,未来更需要考虑的是信息的传播(“产品”与“媒体”的界限在模糊)、利用(提供决策更为全面、及时、准确和可视等)及安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加强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之成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