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一个二元经济社会中,我们除了考虑劳动效率以及劳动产出之外,还要考虑一个二元经济社会人口结构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上大多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往往在社会中占很大的比重,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往往较小。即在这种状态下,城市非农部门的全体成员和城市非农部门的劳动力不等,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不等,农业部门内部全体成员和农业部门内部劳动力数量的不等,由此形成了人口结构上的不同。因此,当考虑人口结构之后,我们原先关于部门成员和部门劳动力相同的假设就要改变,即在考虑人口结构之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各式:
式4.1.8至式4.1.11基本反映了二元经济社会中的人口结构情况,比较符合二元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即在二元经济社会中,部门的社会成员数多于部门劳动力数量。这和人口的自然规律有关系,比如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会因为生活质量和保健健全而提高,因此导致了一个社会中老龄人口的增加,而老龄人口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年龄限制;同时也可能和某一国特定时期的政策有关,比如在我们国家由于人口众多并且人口基数较大,于是就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这种计划生育政策在城市控制相当严格,而在农村或落后的民族地区则相对较为宽松,这样导致了劳动力人口可能要多抚养一些儿童。因此,导致了部门全体社会成员和部门劳动力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劳动力除了要负担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外,还要负担子女和老人的生产和发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设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负担系数为br,用来表示农业部门劳动力负担的本部门人口数(含本人),则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负担系数为:
设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负担系数为bc,同理可得非农业部门劳动力负担系数为:
现在我们将城乡劳动力的负担系数引入城乡收入中,这样可得城市非农部门的人均收入为:
同理可得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为:
在考虑城乡劳动力负担人数的情况下,城乡差距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www.daowen.com)
对式4.1.16进行代数变形,则可得:
令表示城乡劳动力人均负担人数比,表示城乡劳动力人均劳动产出比,已知表示城乡分配系数比,
由此,则可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
对式4.1.16两边分别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二元经济状况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对数线性关系:
上式表明,在二元分割状态下,假如政府不介入再分配过程,在劳动总产出一定并存在两部门物质交换的情况下,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际上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城乡分配系数比、城乡劳动力人均产出比、城乡劳动力人均负担人数比。其中,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两部门的分配系数、城乡劳动力人均产出成正比,城乡两部门分配系数比和城乡劳动力人均产出比数值越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大,反之则反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两部门的劳动力人均负担人数成反比,城乡劳动力人均负担人数比越大,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就会越小,反之则反是。其中,前两个因素取值为正表示对城乡收入差距是正向的影响关系,即前两个因素会拉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城乡劳动力负担的人口比取值为负表明该因素可以缩减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