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深入,企业集团扩张的浪潮又一次被掀起。为应对全球化的扩张和外部环境持续不断的变化,企业集团不断做大做强。然而,仍难以应对这一阶段的挑战。很多企业在这一时期患上了“大企业病”,在财务方面的病症主要体现为财务管理成本持续升高、财务信息质量欠佳、财务效率低下、决策缓慢、管理职能不能满足于市场需求,失败的危机深深地潜伏在企业中,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应对该危机,比如优化流程、提高质量、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这时候,有些规模大的企业集团开始重点转向财务管理的转型以及流程的优化再造。理论得以充实,实践得以运用,二者的完美结合,财务共享服务——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创新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了。福特汽车、通用电气、杜邦、IBM等大型企业集团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共享服务中心,财务会计领域是共享服务最早应用的领域,共享服务的实施使得企业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管理危机得到有效的缓解。在财务共享服务成功实践以后,共享服务的领域也得以扩展,其理念开始被应用于更多领域,比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目前,世界《财富》500强中高达90%的企业和半数以上的欧洲公司已经或正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
我国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起步没印度早,可是发展非常迅速。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1999年,Motorola在天津建立亚洲财务结算中心。紧接着,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通用电气、埃森哲陆续在大连建立FSSC这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中国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我们了解财务共享服务带来便利,同时为我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成功的经验借鉴,让财务共享服务在我国变得不再陌生。对外贸易飞速增长、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对于那些业务复杂、规模宏大的中国企业集团来说,它们逐渐意识到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来应对需求。首先是海尔集团,敢于创新,率先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将财务和业务分离,优化重构组织结构,化小流程为大流程,直接与市场链接,实现采购、营销和财管相统一的目标。该举措,支持了海尔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为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借鉴。[2](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