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合作来寻求发展已成为国家之间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竞争的非常重要的形式。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西南地区展示了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积极态度。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引进人力资源,并致力于提供优良的技术和产品,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服务。
因为历史、地理、国家制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不同,东南亚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很不均衡。总体而言,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东南亚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基础科学的研究上还很落后。即使是快速发展的老东南亚国家,目前也仅位于初步发展阶段,只是对现有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然而,在上述进程中,东南亚部分国家探索科技创新路径,注重基础科学和具有前沿性的高技术学科研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东盟2001—2020年科技行动实施纲要》于2001年由东南亚各个国家共同制订。该纲要提出六大发展目标:第一,增加公共和私人机构在科学技术与R&D领域的合作,采用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方式;第二,凭借各个国家的资源、经验和东南亚互助计划,增加区域合作内容的范围,加快提升新东南亚成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第三,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建设具有较高创新性和流动性的知识化社会;第四,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引导创新和技术转化,鼓励科技人才的持续投入;第五,以优化科技投资和增长收入的办法保障科技项目的长期运行;第六,建设有较高原创性、创新性的现代科技型企业的管理模式。[3](www.daowen.com)
整体来说,东南亚国家的科技水平大致能够分成三个层次:最上层是经济实力较强国家,如文莱和新加坡;中间层是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下层是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如缅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