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提升西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如何提升西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和东南亚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关键在于我国西南地区各高校。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所以,我国西南地区各个高等院校需要按照现实的重大需求,树立国际化意识,准确定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国区域合作开发。

如何提升西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促进和东南亚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关键在于我国西南地区各高校。只有西南各高校树立国际化发展目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才能展开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长期合作,吸引更多的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引进更多人才;才能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国区域合作开发培养合格人才。

(一)增强国际化意识

21世纪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提升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第二是拓展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外国投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持续增加而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源将更具有全球流动性,国际化的空间范围更为宽广。第三是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8]

目前,我国西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增强国际化意识:

第一,破除古旧和传统的思想观念,确立教育的开放观,这是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加速开放的基础条件。应该明确认识到:实施教育开放,主动进行教育交流和合作,不但能够拓宽教育市场,增加教育资源,而且向国外开放本地的教育市场能够对区域外的学生产生更大吸引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教育发展。

第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教授学生知识不是全部的教育功能,而是应当在全球环境的战略背景下重新考察教育的培养方式,确立培育国际化人才的目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应当加速国际化的进度。所有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上,应当依据国际标准实施培养计划,使得学生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而且能够拥有全球化的思维视野和交往能力,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型复合人才。

第三,树立全新教育合作理念。要加快我国西南地区高等教育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各个高等院校应当逐渐加强同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确立符合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教育理念,参考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方式,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推动高校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没有高校能够在“闭门造车”的情况下凭借自身力量实现长足发展,而只能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高效利用国际高端教育资源,来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二)树立国际化发展目标,加强高校自身建设

首先,确立培养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跨国区域合作开发服务的国际型人才目标。高等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东南亚国家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各省市区的主要贸易对象,但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特别需要大批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不仅熟练掌握东南亚国际语言而且熟知经济、科技、贸易、文化、法律等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国西南地区各个高等院校需要按照现实的重大需求,树立国际化意识,准确定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国区域合作开发。

其次,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第一,高等院校需要按照自身实际情况,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方面,应当对现有的强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例如中医对外汉语等专业,并且按照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完善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全球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课程,确保课程设置满足时代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增设东南亚国家语言和概况等选修课,为学生学习东南亚国家相关知识提供机会,增加对东南亚国家发展情况的了解。第二,加强双语教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语言,在高等院校进行双语教学是理所应当,这是高等院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各个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双语教学的作用,不断增加可以采用双语授课的学科和课程。第三,第一时间更新教材,按照现实需要,取消内容陈旧、观念落后的教材,采用满足时代需求的教材,主动从国外引入满足国家要求的具有国际先进性的教材。

再次,形成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备条件。在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国区域合作开发中,唯有拥有全球视野、具有国际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专业前沿性理论和实践知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可以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第一,应当从高校现有教师出发,增加进修、培训的教师数量,优化教师在进修、培训方面的制度建设,培育这部分教师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交往能力,激励教师到国际高水平大学参加培训、学习或者学术讨论,确保地方公派留学基金和“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能够发挥作用,落实项目经费,选派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到国外深造。第二,主动制定优惠政策,引入国内外优秀人才,尤其是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急需的重点建设学科的师资人才,还可以聘请东南亚国家大学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发挥好国外专家的重要作用。(www.daowen.com)

再者,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跨国区域合作开发,对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有巨大需求。现有人才培养方式不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实行合作办学、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培育各类人才,可以有效解决高校教育同社会需求不符的关键问题,缩小高校和社会在人才培育与需求方面的现存差距,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最后,形成自身优势,体现办学特色。高等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指大学在其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具有长期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发展模式,以及能被社会大众广泛承认的具有特殊性和优质性的办学特点。西南地区有不少高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有些甚至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水平。各高校要创新办学理念,从特色专业出发形成优势学科,集聚优秀教师,培养特色人才,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样才能在吸引东南亚国家高校与留学生方面占有优势,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

第一,西南高校应积极“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高校需要设立并规范外事职能部门,将对外交流与合作当作高等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自身的现实需要,以多种方式和路径增加同国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互相认可学分、学历以及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用共享,提高办学水平。

第二,把握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遇,重视与东南亚国家高校合作交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我国西南地区由“国内边陲地区”变为“国际通道”,由封闭走向开放。这也为西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天时地利”的发展机会。西南高校应当重视这次发展机遇,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已有不少西南高校参加在国内的教育展或到东南亚国家举办教育展,并与不少东南亚国家高校达成校际合作协议,同时互联网上也创办了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教育信息网站。但正如法国巴黎大学副校长菲利普·迪布瓦在出席北京论坛(2008)研究型大学圆桌会议时所说“不同国家大学间的合作交流并不是几日‘观光游’,而是要给合作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9]。因而,西南高校要切实通过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合作机会发展自己。

(四)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

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日益深化,各方留学生总量不断递增,这实际上要求西南地区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在水平上有所提升。各个高等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注重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

首先,扎实做好出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应当安排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为出国学习的学生建立专门化档案,向出国学生统一开展行前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留学生统一学习我国关于出国留学的相关政策和管理规定,指导留学生明确合作院校所在国家的具体政策和手续办理流程,使留学生提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生活差异,帮助留学生可以顺利地到国外进行学习。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好课程设置、学习计划,应与留学学校协调制订好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此外,加强学生在国外留学时期管理。一方面督促东南亚国家合作院校按协议书要求为学生开设课程,确保教学质量,并定期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另一方面我国驻外领事馆、负责留学生管理的教师应专人与留学生保持经常联系,对其思想、学习、生活进行指导,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留学生远离祖国故乡,在生活学习上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所以还需对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其次,提升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各个高等院校应当按照留学生来源国家的培养需求和留学生本人的自身情况,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尽量合理化,采用适于东南亚国家留学生的课程教材,提升教师力量和教学水平,开展双语教学,不断提升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各个高等院校将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作为外事工作处理,使得一些高校主要关注留学生的管理,而不注重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高等院校的来华留学生工作应当主要关注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