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践基础,长远考虑——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高经论坛发言

实践基础,长远考虑——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高经论坛发言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灾后重建,我们是在党和国家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从长计议这四个字,是胡总书记讲话中最近提出来的。我主张要进行地质的警示,很多人认为特大地震是不能预测的。地质研究、地震预报迫在眉睫。应该由科学家发表很好的意见,由当局做政治决策。这个政策不是沿海特区的重复,而是一个根据实际进行的创新。

实践基础,长远考虑——生态文明与灾后重建高经论坛发言

灾后重建,我们是在党和国家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这是新时期、新条件下的一项特大公共问题,特大的一项公共政策实施。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搞好科学研究,应该研究许多复杂、艰难的问题,应该有充分的、科学的研讨,要从长计议。从长计议这四个字,是胡总书记讲话中最近提出来的。

第一,我们的自然科学家应该很好地、如实地说明他们对震区、震情的了解。特大地震发生的地区,是严重的地质脆弱地区,我们首先应该加强防震研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面临社会经济问题,而且面临极大的自然灾害的风险问题,面对自然风险引起的公共危机,我们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要跟上,我们的地质预报、科学预报也要加强。

我主张要进行地质的警示,很多人认为特大地震是不能预测的。但是,余震是可以警示的,弄个红灯亮起来,弄个铃子拉一下。我觉得我们的自然科学家、地震研究学要进行思维的更新,要摆脱实验思维这样一个框框,要加强自然科学的理论思维,要摆脱只靠力气,还要根据多种征兆,如生物的征兆、其他自然变异的征兆,多方面来进行地震警示。地质研究、地震预报迫在眉睫

第二,立足实际,切实增强建设的抗震减灾工作。灾区重建首先要增强建设灾区的抗震减灾功能,抗震减灾功能第一个问题是震级的确定,根据震级的实情,科学确定震级,科学地确定烈度。应该由科学家发表很好的意见,由当局做政治决策。我们需要有魄力的政治决策,我们的中央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居民的安全。我们应该按照从长安全,保证子子孙孙的安全,来制定这样一个标准。所以这一个问题,也不是哪个市、哪个州的,而是国家大局高度的科学研究,要靠政治决策。这个问题我相信中央能够正确处理。(www.daowen.com)

第三,在震区要建设什么样的经济。震区既然面临了地震的风险,不管是多大震级的风险,它毕竟是有许多风险,我们就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才能有一个强抗震减灾功能的经济,如何进行强抗震减灾性能的建设。第一个问题是建筑的建设,学校、医院、工厂要具有高抗震性能。所以这就涉及建筑的模式、建筑的方式。我们既然会遭遇那么强烈的地震,我们应该减少聚居、群居,我们就不要搞太大的城市,我们的镇就搞小一点,要使人口分散。我们的震区恢复不要动辄就说8年以后我比那里更大。我们要解放思想,要改变现代化的观念。

第四,我们应当在中央投入、各省援助、社会捐助的同时自力更生。但是,我觉得我们灾区重建在市场体制下更重要的要依靠体制的创新,要依靠市场机制充分的运用,市场力量的充分发挥,我们的政府建设这样的一个模式,要采取财政撬动市场,壮大财政投入的投资功能,应该发挥市场在重建中的积极作用。所以我的第四个意见是,震区需要一个大政策,要把零碎的资源变成一个系统的激励和支援措施,变成一个新的特殊政策。这个政策不是沿海特区的重复,而是一个根据实际进行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