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次会议,在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之后,在在座的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各位专家、教授、中青年经济学者的积极参与下,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本次承办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的精心筹备组织下,今天在成都帝殿宾馆隆重开幕了!此会是由我国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发起,由国家教委社科司立项举办的全国性高层次的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旨在推动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贡献。此会的第一次会议,于1986年在成都召开,时隔10年的今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跨入“九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又相聚在成都,召开第十次会议,共同探讨有关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
中国的国民经济正在迈向21世纪。这世纪之交的最后几年和今后10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来讲都是十分关键的。中国经济经过3年的宏观调控,已取得积极成果,国民经济的运行平稳,目前正面临着新的启动,各地出现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势头。改革释放出的巨大经济活力和拥有13亿人民的中国大步向前迈进的现代化进程,将使我国国民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增长。但是,中国还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期,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解决。人们可以看到,在宏观调控中,对总需求的控制力度过大、时间过长,就会引起经济向不景气逆转和国有经济困难的加重。而一旦不恰当地加快速度,又会出现新的膨胀。这个矛盾是中国经济今后10年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国体制深层次矛盾的表现。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在迈向21世纪现代市场经济并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以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两转”为主线,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制订“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的基本思路。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提出,应当说是一个老问题,而当前,对于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讲,又是一个新的经济课题。
第一,从20世纪最后5年和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一是全世界范围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普遍转化为生产力,二是国际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加快,三是国际性竞争的加剧,经济融合性强化。纵观今后二三十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亚洲各国经济增长将保持高速度的态势。尽管今后亚洲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客观上亚洲,特别是中国,还是面临着尖锐的竞争和诸多的挑战,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在这一世界潮流中,中国经济如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经济结构变化做出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这将决定中国能否在世界性竞争中取得胜利,决定中国在21世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命运。
第二,中共中央关于“九五”与2010年发展纲要提出了我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工程,我国经济将要发生四个方面的大的变化:(1)经济体制要实现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产业结构要实现优化和升级,使第一、二、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协调发展;(3)彻底消除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将实现小康水平并向比较富裕的水平迈进,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健康;(4)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社会环境、生态环境要更加协调与改善,这表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更加完善与发展,根据这些发展目标,要把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靠旧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我们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既快又好地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
第三,从转轨期我国经济运行的特征来看,表现为非常规性的周期性的高通胀,其深层次原因,在于速度、增长模式以及经济体制三个方面。转轨期改革不到位的微观主体,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形成,以致微观搞活而缺乏自我约束的企业内生膨胀,市场外约束和政府调控乏力,使之成为转轨期经济运行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造成了一种经济易热症,其特征是:过度的基建控制不住,银行承受着经常性的信贷压力,一旦出现增长速度过快或粮食减产、副食品供应不足等情况,经济就会升温,并迅速演化成两位数的通胀。这是一种为转轨期体制及调控机制缺陷所催化的通胀,是中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中一再出现的不良循环的根源。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针,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建立在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之上,置于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之上,走一条投入省、产值大、效益高的发展道路,即集约型的高增长方式,这是未来15年内保持经济高速度和低通胀的关键。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次会议要讨论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前提是体制的转换,众所周知,改革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做了多种尝试,历经了多次曲折,至今仍步履艰难,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不少企业处在困难境地,而且越来越困难。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不能走出困境,转换机制,又怎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呢?党中央与江泽民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十分重视,提出了要明确目标,找出重点和难点,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敢试敢闯,引导改革的深化和形成新的改革势头。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一是要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二是坚持企业改革在整个体制改革中的中心环节地位;三是要打攻坚战,采取决断又切实可行的措施,争取在短期内使国有企业改革有实质性突破,从而带动整个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转轨的成功。(www.daowen.com)
本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变,围绕这一主题,与会代表提交了100多份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代表们将围绕经济增长转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两个转变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深化企业改革,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途径、障碍、困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此次会议是近年来探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全国高校经济学研究学术交流的一次盛会。高校社科研究,以其独具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高校经济学科教育事业处于科技、教育和经济的交汇点上,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同经济建设直接相连,休戚相关。大力发展社科研究,不断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充分发挥其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现代化的特殊作用,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今后15年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做好工作,进一步繁荣高校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会议,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重在建设,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希望将这一指导思想也贯彻于这次会议之中。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应提倡严谨、科学的学术风气,力求宽松、平等、祥和的会议气氛,促进院校之间交流,增进同行朋友之间友谊。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召开,今年已经是第十次。我们已经过了第一个十年,现在要迈向新的十年。这个会议的召开,首先要感谢国家教委,感谢积极支持这个会议的各个高校,以及一直承担这个会议的组织、领导工作的各位专家、教授。可以这样说,这个会议在全国经济学的研讨会中是举办得很成功的。这几年,在各位老专家、老教授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大批中青年经济学者、年轻的博士们不断成长,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今后这个会议主要还要靠他们,靠他们坚持好这一块研究阵地。
最后,我还要讲的是,我国现在所要进行的这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是前所未有的、没有现成经验的。对改革的前景我们满怀信心,但要解决的矛盾也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改革在许多方面不尽人意,虽然是一个实践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个理论问题,有关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并没有搞清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任务的艰巨性。这也表明,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科学的确是重要而又重要的,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经济学家要站得更高些,看得更深些,切不可被表面的一些现象所迷惑,为暂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冲昏了头脑。总之,我们希望在这一切历史性变革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少付改革成本,使体制转轨更加顺利。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