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曙红 做校长的人免不了常常作“报告”,报告作多了说话就免不了有股“报告腔”。不过刘诗白校长的川味“报告腔”中的一些见解,可不是我们能经常见到的。
记者: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在治理整顿中的重要性,人们都认识到了。但在调控手段的选择和运用上,似乎各说不一。你怎么看?
刘诗白:治理整顿的决心已定,现在的问题确实是方法问题。我同意李鹏总理报告中提出的“五管齐下”的办法。但从前一段看,主要还是靠行政手段切了一刀。行政手段来势猛、收效快,在去年那种情况下尤为需要。现在特别需要的,是在经济手段的运用上进行探索、改革和试验。不能一讲强化调控功能,就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只有把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更充分地使用经济手段,治理整顿才能收到实效,才能弊少而利多。
记者:在加强宏观调控中,人们特别担心的是出现从“一放就活”到“一管就死”的循环。当前的治理整顿能否走出这种循环呢?
刘诗白:之所以出现“一管就死”的循环,是因为“管”的方法有问题。我们的经济格局是在不断变化的,新的形势下,当然不能用老一套的办法。治理整顿并不是要把老办法全都搬出来。在疏通流通领域时,可以采取一些计划分配和调拨的措施,实行必要的专营,但是,同样要依靠市场调节,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决不能把市场取消了。市场实际是关不住的。(www.daowen.com)
记者:李鹏同志报告中在谈到加强宏观调控时,突出强调了发挥银行的调控作用,这似乎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进步。
刘诗白:要彻底解决货币发行超量的问题,实现国家对货币调控功能的强化,要增强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特别是在执行货币政策上的独立性,形成一个来自货币信贷方面的制衡机制。企业要有自我约束机制,金融也应形成自我制约机制。
记者:“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这可以看作当前宏观调控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你认为哪些方面需要强化经济手段的运用?
刘诗白:比如说,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可以更好地运用利率杠杆。现在因为是“负利率”,既不能吸引存款,又不能对过热的贷款进行排斥。提高利率又涉及企业的消化能力,但要看到的是:任何大调整都要有一定的震荡,不可能不伤筋动骨,结构调整就是要活一大块、死一小块。还有税收杠杆,也是一个亟待强化的手段。总之,治理整顿中一定要认真探索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改革结合起来,不能搞成旧体制的复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