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诗白校长作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两会”,引起了许多师生员工的关注。近日,他们纷纷向本报打听刘校长出席两会有何想法和打算?带去了什么提案?就此我们访问了有关部门。
问:听说刘校长是在省人大会上推选的全国人大代表?
答:是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全省57所高校中,他是唯一的一个校长。可见我校的地位,也就是说经济类院校的地位了。
问:那么,作为经济学家、校长的刘诗白教授,在人大会上,有何提案?
答:刘校长联系我国教育战线实际,尤其是全国、全省和我校的实际,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等财经教育发展一直缓慢,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十年动乱,财经院校更是惨遭摧残,几乎全部被迫撤销或停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较大发展。从1978年到1986年,全国财经院校由22所增加到69所。在校生从18000人发展到近17万人,毕业生由1600人增加到32700人,专业点从150多个增加到1180个。各类财经成人高教也有较大发展。但是,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财经教育仍属薄弱环节,同经济建设实际间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因此,刘校长的大会提案是:高等财经教育急需加快发展步伐。
问:财经教育与经济建设实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www.daowen.com)
答:从数量方面看,财经管理专门人才数量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就四川,全省轻工、化工、机械全民所有制企业近35000个,职工150多万人,而中专以上学历的财经专门人才只占职工总数的0.8%。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微乎其微。许多大厂,没有一个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不少专区每年分去财大生不足10人。金融、财税部门更是人才缺乏。全国金融系统百万职工队伍中,具有大专学历的只占7%,中专学历的也才15%,而其中受过高等财经教育的金融管理人才比例更低。在全国大学生中,从1949年到1986年,财经院校的毕业生只占各类学科毕业生总数的4%。据全国人才需求预测,2000年前,全国需补充大中专以上学历的财经管理人才约137万。所以无论招生和毕业分配,“财经热”一直未衰退。
高等财经教育虽发展快,但存在盲目建校现象,因此,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老的财经院校苦于财力和部门所有制限制,长期“吃不饱”。更不用说挖掘潜力。
再者,当前大批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职工需要进行岗位培训,各市县职业高中的财会、统计、金融、商业等专业班的专业教师的培训,十分迫切。
问:如此说来,高校财经教育一要注重教学质量,二要加快发展步伐。
答:对。刘校长提案的第一条,建议国家教委加强宏观管理,统一规划整顿现有专业设置,抓好经济建设急需专业和学科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增设新兴、边缘、交叉的学科专业。二是增加财经教育的投资。保证重点,对师资水平低、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难保证的学校,采取压缩、整顿和与他校联合的措施,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刘校长的提案,还涉及了联合办学和加强与国外有关院校的联系与学术交流,引进新的管理知识,以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