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化农村改革:关键治理三农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关键治理三农问题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理和解决三农问题,要求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并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三农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生产方式问题,又有体制性问题,这是工业化、城市化这场城乡大改组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总的来说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深化农村改革:关键治理三农问题

治理和解决三农问题,要求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并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

1978年就已经在安徽、四川启动的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战役的农村改革,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放开农村市场——包括长途返运——销售、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等新政,将市场活力引入农业和农村,结束了计划体制和优先发展重工业下的城乡发展失衡,带来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农业的快速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兴旺。特别是沿海地区乡镇企业以及乡土工业化——以温州模式为典型——的兴起,更有力地拉动了这些地区包括农村在内的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农业徘徊。(1)一家一户的农业小生产劳动生产率的低下;(2)粮食、农产品价格偏低;(3)家庭生产与市场对接的困难;(4)“民工潮”,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下农村人力要素受到削弱;(5)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发展滞后;(6)农村金融改革滞后与资金“枯萎”;(7)农村土地制度的刚性,不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需要。上述农业经济市场化、现代化转型中的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滞后”上,人们称之为“三农问题”。尽管政府采取多项惠农措施和不断加大支农力度来治理三农问题,但在农村与农业的诸多体制性障碍下,支农措施的兴农效果,很大程度为现实生活中的“弱农”因素和机制所抵消。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中,还出现了导致“农业空心化”的过度的劳动力外流,以及损害基本农田、影响粮食增产的对农村土地的过度占有,这就使国民经济近十多年,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城乡失衡,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农业基础受到削弱。(www.daowen.com)

三农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生产方式问题,又有体制性问题,这是工业化、城市化这场城乡大改组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总的来说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针对农业与农村各种矛盾缠身的现状,当前需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突破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层体制障碍,在构建起与城市经济、运行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调动内生增长力量,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能迈上正常发展和加快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