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企业家和其他的职业家的主观品质时,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差别。资产阶级学者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在谈论企业家精神时,是就精神谈精神,把企业家精神之于人的某种固有的主观品质,或是某种追求“品质的完满”的特殊性格,如此总结了亨利·福特的创业能力和丰田精神,这是一种英雄造时势的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阐明了人的品质乃是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所决定的。马克思说:“……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2]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不能把企业家精神当作是纯个人的秉赋,主观的天赋才能。企业家精神是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就是社会主义企业商品生产与经营的条件与关系的人格化。孕育和形成这种精神的客观经济条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固有的机制和市场作用。在这种经济机制下,那些经营管理卓越、经营者富有企业家品质和能力的企业,就能在市场上表现出强大的竞争能力,取得一个超额赢利,而那些经营管理不好、经营者能力低的企业,就往往迟早要出现货不对路、销售困难、赢利减少,甚至被迫停工关厂。因此,经营者的个人品质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卓越、一般、低下的差别,就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差别,从而引起自负盈亏企业经济利益的差别。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如果人们不是着眼于某些一时的状况和个别的事例,而是做长期的和综合的考察,将会发现存在一个企业经营者品质→企业效益→企业利益的连锁效应的趋势与规律。这种趋势与规律,也就决定了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地自我完善,决定了企业生产当事人必须在经营管理的能力与素质上不断地自觉地提高,上述过程的结果和表现,就是社会经营管理总群体中的企业家精神的孕育、提高和发扬,可见,企业家精神植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中。如果说,在我国原来的按照产品经济模式而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下,由于缺乏经营品质→企业效益→企业利益的机制,因而广大经营管理层中的企业家精神难以表现出来并不是经营者的过错。那么在当前,一旦我国经济转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轨道,在市场机制更充分地发挥作用的条件下,经营者能在经济舞台上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才智,也存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使经营者有了提高自身经营素质与能力的迫切需要和自觉的积极性。因而,当前我国新一代企业家身上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与风貌表现得越来越鲜明。这种情况生动地表明,经营者发扬企业家精神,绝不是什么个人的“赶时髦”“图表现”,而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