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国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以来,在我国出现了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局面。1992年、1993年两年,经济以13%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6%,1995年增长10.2%。整个“八五”时期,即从1991~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2%,中国经济以世界最高速度连年增长。国内生产总值1995年达到57600亿元,约合7200亿美元,原定的在2000年完成比1980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已提前5年实现。消费品供应丰富多彩,市场繁荣,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高速度也带来新问题,这就是:基本建设规模过大;货币发行、信贷规模偏大;产业结构失调,原材料、能源、交通紧张;特别是物价上涨幅度达到两位数,1993年物价上涨13%,1994年涨幅21.7%。中国在1979年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政府定价,物价长期稳定,那时是工资低、物价低、生活水平低、就业稳定,但是也存在隐性通货膨胀,表现在稀缺消费品与物资的“黑市交易”和“购物排队”。1979年实行市场取向的改革以来,由于放开了价格,价格在竞争中形成,从而出现了物价波动;由于中国处在体制转轨时期,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出现了通货膨胀,上述情况本来是用不着奇怪的。
中国致力于寻找一条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发展道路。多数经济学家主张谨慎地对待通货膨胀问题,因为物价关系到千家万户,特别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职工和农民收入水平低的低收入国家,物价过度上涨负效应大,因而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中国高度重视保持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稳定,在大力促进经济增长中,要争取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www.daowen.com)
我们认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和正在进行体制转换的国家,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时期,要实行一种“无通货膨胀的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但我们也认为,经济的高增长并不是必然伴随高通货膨胀,且不说一些发达工业国20世纪80年代是低增长、低通货膨胀。亚洲“四小龙”和日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期有8%增长而物价并不猛涨,在近年来“四小龙”仍然保持着物价上涨低于经济增长的发展格局。马来西亚近年更是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1995年增长率9.5%,通胀率3.9%。因此,中国制定了把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目标的稳健的方针,这就是既要促进经济高增长,又要力争实现低通胀,反对用通货膨胀来加快发展的冒进做法。在整个“九五”时期,中国要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重要目标。
早在1993年,针对经济局部过热,政府在1993年7月加强了宏观调控,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即实行“软着陆”,经过两年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固定资产扩张受到控制,金融秩序得到整顿,经济中过热点得到降温。1995年物价由上年同期的21.7%降到14.8%,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目前的问题是:物价涨幅仍然在两位数的高位运行。因此,中国当前要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力争在1996年把物价降到10%左右,在1995~2000年,争取经济以9%的速度增长,同时把物价上涨降到10%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