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市场经济的主要途径与1994年的改革

构建市场经济的主要途径与1994年的改革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答复是,只有以公有制为目的,才能不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确立社会主义经济论,破除计划经济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述,最鲜明地体现小平同志的理论创新的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论断不相一致的,在把思想形态矛盾作为政治问题的国家,更是理论禁区。

构建市场经济的主要途径与1994年的改革

1994年改革进入注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新阶段:实施企业财税、银行投资、社保、外贸六大体制改变。

主要领域:微观改革,开始由减税让利的政策调整转到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价格改革,开始由放开商品价格转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市场体系建设,开始由重点培育商品市场转到重点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宏观调控,开始由着重依靠行政手段转到着重依靠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已经进入理顺基本经济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深层次改革阶段。

第一,提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1)完整地体现市场经济的“共性”;(2)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市场经济,强调社会公正目标,但又对具体制度如何坚持予以切合实际的说明。避免“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

这就需要:(1)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成分共同发展;(2)公有制为主体;(3)坚持公正与效率相结合,效率优先,要有促进效率的差别,而不是鼓励大锅饭

社会保障更好的,群众能享有更好福利的市场经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社会保障”,要“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医卫、托儿、义教)优持安置(烈军属)、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保值)”。

第二,提出“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克服市场运行失衡大波动,培育稳定性更好的市场经济,政府要更好发挥调控功能。

第三,要建立有现代化+中国优秀文化,即精神文明更高的市场经济。强调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确立正确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腐倡廉,“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腐朽生活方式”。

上述市场经济体现了一般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特点,中国特色。它不是照抄,而是一项创造性事业,要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利最大,弊最小的市场体制。

1.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有人这样提出问题说,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公有制还是发展生产力呢?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答复是,只有以公有制为目的,才能不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另一种答复是,为了重视发展生产力,就要把这看作目的,而把公有制只看作一种手段。这样提问题和答复问题,我看都是不恰当的。如果说的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那么它既不是公有制,也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全社会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直到能够进入共产主义),邓小平以通俗的语言称之为共同富裕。关于共同富裕的目的,他曾多次说过。例如,“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3]为了共同富裕就必须发展生产力,必须有公有制。如果放弃公有制,即使生产力发展起来,将只是极少数人富裕,形成两极分化;如果不发展生产力,即使有了公有制,将只是共同贫穷。

公有制当然不是可有可无的,按劳分配制度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小平同志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他又说:“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资产阶级,因为我们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5]

人的解放,需要有公有制,还要发展生产力,发展文化、教育。(www.daowen.com)

有些人抱着“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公有制”的传统观念,歪曲了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要富裕,才能有共同富裕,有饼,才能分,先要把饼做大。穷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公占(出资),公分(财产),瓜菜带公共食堂。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因而,应把社会主义与富裕化,富民强国联系起来,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公占、公分实现共同富裕可概括为: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实行公有化、按劳分配、走向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从属于生产力的发展,要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予以位置摆正。人的干劲是重要的,但物质技术基础是重要的,现代化的硬件是重要的,小平同志早在1975年就强调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来又说,应该把它看作第一生产力。政治对生产力的作用固然表现在鼓干劲上,但主要在于激发人们去努力掌握科学技术。1958年搞“大跃进”运动,以为直接依靠群众的政治积极性,鼓干劲,就能有工业和农业生产力的大跃进,结果事与愿违。这其实不是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而是把政治放在首位,特别是反对搞“精神原子弹义和团式的落后思维。

马克思主义要立足于实际,要从中国实践出发,要总结实践经验,要研究新问题,得出新结论,要“破旧”——要创新,反对死扣书本的教条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突破

(1)确立生产力决定性,破除生产关系决定论。(2)破除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论,破除纯社会主义论。(3)破除穷社会主义论,确立富裕的社会主义。(4)确立社会主义经济论,破除计划经济论。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全新构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这一伟大理论创新是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它有最坚实的基础,是亿万人民的实践的升华,经过实践的检验,包括痛苦教训,证明这一理论创新的正确。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述,最鲜明地体现小平同志的理论创新的特色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是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论断不相一致的,在把思想形态矛盾作为政治问题的国家,更是理论禁区。小平同志的以生产力为中心任务的社会主义,要求有一个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即使是公有化低水平的生产关系,或引入非公有因素的生产关系,而且应该不是高级的,而是初级的公有制生产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这里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仍然是社会主义,不过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践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主义,将在生产力中不断地发展发挥其优越性。

把生产力放在首位,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公有化水平,公有制形式,经济结构的特点,这些是和经典社会主义简单化公有化构想不同,和几十年传统社会主义大大相反的新观念,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低公有制水平的社会主义,才是适合中国土壤的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还对现阶段社会主义产生迷惑,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算社会主义吗?

1978年开始,人民公社制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有许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还算社会主义吗?”[6]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而来追问说,一切生产资料都成为公有的人民公社算社会主义,还是家庭承包算社会主义?这样提问题,的确是很难回答的。

提倡创新。邓小平说:“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7]这里所说的一成不变的框框,就包括书本上的社会主义的一般公式。突破框框,就是说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打破一般公式的束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