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市场经济的崛起

农村市场经济的崛起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个成功范例,吴江丝绸市场反映了江苏省经济运行机制由调试集中的产品经济转向依靠市场导向的进程。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的江苏省,由于资源和产成品“两头在外”,经济运行中较早出现了市场调节的因素。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改革,获得了一项为人们不曾意料到的副产品,这就是乡镇企业的出现。

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使农民家庭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集市贸易,逐步放开农副产品的价格,允许农民从事营销活动,这些及时而勇敢的改革,打破了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即指令性生产、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和以统购统销为特征的政府管制的流通体制,在农村领域实际上出现了一定范围的市场经济。这是经济运行上由市场机制起作用和由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来引导和调整的经济,不再是由政府下达的行政命令,靠指令来推动经济运行。

1978年国家管的农产品达113种,此后逐步放开,现在除棉花烟草、蚕茧等,粮食计划收购只占农民出售的1/3,少数省市已取消定购,农民出售农产品中计划定购已小于1/4,农村经济已基本上实行了初步的市场经济。

如江苏不断扩大市场调节范围。80年代初期,江苏省吴江市丝织产品大量积压,许多企业亏损。而现在,这个我国主要产丝地区产销两旺,数百家丝织企业户户盈利。这个市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市场调节作用。据介绍,吴江自1986年建立面向国内外的东方丝绸市场后,全市20%的原材料和63%的丝织品得到流通,丝织企业销售额以年均47.5%的高速度递增,1991年销售额达10多亿元。

作为一个成功范例,吴江丝绸市场反映了江苏省经济运行机制由调试集中的产品经济转向依靠市场导向的进程。据主管部门提供的情况,江苏省属于指令性计划安排的工业品以产值计算,已降低到10%,一些地区只占4%,其余全靠市场调节。

农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的江苏省,由于资源和产成品“两头在外”,经济运行中较早出现了市场调节的因素。到目前,全省市场调节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由农业扩及金融、技术、房地产和信息服务等,全省1000多家大中型企业正在转换机制,逐步成为市场主体。

据统计,江苏省现已兴建各类市场4800多个,其中综合性市场近3000个,1991年成交总额达178亿元,比1978年增长21倍。到去年底,该省仅物资系统即培育生产资料市场70个,成交总额160亿元。这些市场实行跨地区、开放型经营,入市商品价格放开,市场建设体现“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www.daowen.com)

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运行机制,今年以来,江苏工业企业已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商业企业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的改革已收到成效。与此同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已由直接计划和干预转向间接调控。到目前为止,这个省已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进出口业务日益扩大,全省已兴办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吸收外资20多亿美元。

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改革,获得了一项为人们不曾意料到的副产品,这就是乡镇企业的出现。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确是板块式地产生。首先形成的第一板块是农村的市场性的家庭农副产品生产与经营,以及城市的个体经济和城市集体经济的市场性的生产与经营。1979年以来,特别是1983年,中央1号文件允许农民从事农副产品的营销,上述市场经济第一板块就开始出现。

应该看到,市场经济是拥有自我再生和扩张能力的经济,它引发和推动其他更多的单位进入市场性经营的轨道中去。由于市场化业已起步,各种工农产品(包括消费品种、生产资料)已经越来越进入市场交换,打开富有物质利益吸引力的市场性经营之路,农村集体也被吸引入商品经济的轨道,不仅仅农民家庭经营市场化深化,商品经营分类更多,范围更广的专业化分工,农民家庭的商品率更高,而且出现了乡镇集体办企业,首先是工业企业的热潮。乡镇企业的计划自己定,资金自己筹,原材料市场上找,产品从市场上销;根据市场而调整产品结构,“船小好掉头”;真正自负盈亏,风险自担,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可见,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组织,它是从既有的市场中引发出来的,是从第一板块业已形成的背景下出现的,乡镇企业独立自主的自产、自销活动,又进一步培育了市场,并为自己的发展进一步开拓道路。可见,联产承包的家庭市场经济及城乡市场,不断激励哺育出新的市场性经营,由此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这一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生产与流通构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第二个大板块,农民和城乡个体性的市场经济一旦形成,就会引发和推动农村集体单位——乡、村以及其他集体组织——从事市场性经营,最终出现农村市场经济。当然,这是极不完全地处在传统体制的限制和束缚下的市场经济。农村由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实行市场经济的改革,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一下子恢复了活力,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快速增长,解决了多年未能解决的温饱问题。人们说:80年代农村经济的振兴,在于联产承包制的改革,是没有错的,但是更全面地说,80年代农村经济的振兴,在于实行了联产承包的社会主义生产者适应市场的自产自销、自行发展、自我调整的市场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综上所述,我国引进市场的改革,以其对于一部分国民经济领域的传统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突破,微观主体的再造,必然会引起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的市场化,导致市场经济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