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巩固社会主义基石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巩固社会主义基石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理论上来说,这就是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要大力抓发展生产力,把它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切工作的根本,要用生产力指标检验和评价经济工作、政治、文教工作的成效。传统的社会主义建成论,抽掉了社会主义建成应该有的生产力标准。列宁讲社会主义应有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把握住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巩固社会主义基石

小平同志讲话提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变”,强调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主题不放松,基层要利用时机,加快发展,促进经济上新台阶,鼓励有条件的加快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理论上来说,这就是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要大力抓发展生产力,把它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一切工作的根本,要用生产力指标检验和评价经济工作、政治、文教工作的成效。小平同志这些论述不仅仅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的进一步阐述,而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阐述。

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对如何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抓什么,以什么为中心,采取什么方法、路线,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可以说从苏联开始,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多数国家多年用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关系的超前变革,变向“一大二公”,变向“纯社会主义”,变向“共产主义”,一贯采取的方法是阶级斗争,抓生产关系的不断革命,使之“一大二公”,即“超前变革”,即所谓“跑步向共产主义过渡”,不是集中搞经济建设,忽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做法源于斯大林,他认为建成社会主义,等于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可以不管物质生产力的状况,在苏联借助行政力推动的生产关系变革中,1936年实现公有制占统治地位(97%),宣传社会主义建成,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此后,还有赫鲁晓夫在1956年宣传称,20年过渡结束,共产主义即能建成。共产主义等于土豆牛肉

传统的社会主义建成论,抽掉了社会主义建成应该有的生产力标准。(1)这种对社会主义认识,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思想,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只有在高度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发展成熟,并充分展示其优越性。列宁讲社会主义应有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2)没有把握住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使是1936年苏联合作化完成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主要矛盾也是生产力低,与社会主义的要求相差甚远。党的八大基于我国国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我国已基本解决,提出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八大提出实行重点转移,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尽快把生产力搞上去。对上述提法,有的评论说理论上不够准确,我看突出生产力问题,是一大贡献,把高的生产力作为先进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是十分有见解的主张。但是当时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搞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还不充分。

1956年,由于出现了匈牙利事件,当时只不过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而在我国走上了“肃反扩大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以后发展到十年动乱,“抓革命,促生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搞生产关系的“超前”变革,割私有制尾巴,关闭集市或搞社会主义大集市,这些“左”的做法,大大干扰和破坏了我国经济建设,其结果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小平同志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和国际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敏锐地把握住对当代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影响,即决定其兴衰成败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把进行体制改革,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和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小平同志强调搞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最近又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大贡献: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本清源。

小平同志强调发展生产力,是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即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社会化大生产之上,而不能老是立足于手工生产的落后技术之上,只有有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现代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完善,在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未形成以前,一切“拔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实行“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想法与做法都会失败,在生产力水平不够高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是完善的,更不是成熟的。

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现阶段社会主义是“穷社会主义”,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可以说,小平同志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历史经验,首次阐述社会主义有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构建,不能脱离生产力状况,坚持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www.daowen.com)

第二大贡献:基于上述理论,在我国现阶段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一大二公的”“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更说不上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三大贡献:它提出“穷社会主义”的命题。“穷社会主义”一词,明白通俗地表述了主要矛盾、主要问题是生产力低。中国原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们有了先进的社会制度,但是我国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较之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如果说,在取得革命胜利前的旧中国,主要的矛盾是三座大山与人民群众的矛盾,是阶级矛盾,主要问题是生产关系问题,是既患寡又患不均,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主要矛盾、问题、困难就是生产力问题,8亿人口,底子薄人口多,主要是患穷,我们的问题、矛盾、困难在于生产力低。

搞社会主义要从抓住主要矛盾着手,因此理所当然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党的八大决议指出了这个矛盾,但是未能以系统的理论来加以阐明。小平同志的巨大贡献在于它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1966年以来社会主义现阶段状况、矛盾、需要,来阐明了抓住生产力发展,解决生产力低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一,小平同志提出抓住“贫穷”两个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点出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即生产力低。

第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穷,即使分配再公正,也不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因而,基于社会主义是实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指出,只有超过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才能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这种对社会主义,从制度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去分析,是科学而务实的,避免宣传上说大话,搞形式主义。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共同富裕,以发挥优越性。

建设社会主义千头万绪,而决定性的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战略,其中心环节是自始至终抓住生产力的发展,自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一贯强调抓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一中心环节不放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邓小平同志说:“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就是爆发大规模战争,打仗以后也要继续干,或者重新干。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