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力论来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小平同志的伟大贡献。
邓小平1986年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2]这个论点他在1992年春到南方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又加以展开。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
邓小平强调,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一定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的地位。多年来他反复地讲这点。“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5]他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相联系的。
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宣扬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等谬论,邓小平以振聋发聩的声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他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不只是为了驳斥“四人帮”,而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而说的。他说:“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6]因此,他又说:“从1958年到1979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7](www.daowen.com)
马克思主义论述了社会主义需要有其物质基础,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增殖生产力总量的任务。由于他们假定社会主义实现于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他们着重讲社会主义实现公有化,人的全面发展。当代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重视发展生产力,构筑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流行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误区在于认为:革命胜利后,凭借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就可以实现生产关系不断向前变革,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但实际上却是事与愿违。每一度生产关系的“超前”变革带来对现有生产力的破坏,“拔高”的生产关系,却因平均主义而打击群众积极性。
科学社会主义,把公有化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起来,公有是生产力的形式和生产力的要求,形式取决于内容,适应于内容,不能超逾内容,违反内容。经济规律是无情的,成熟的栗子必将爆开,同样“拔高”的超越了物质内容的生产关系必将退回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