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特征

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特征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短缺性的经济运行的确是改革以前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长时期的经济运行的特征。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这一管理国营企业的体制,把企业的支出与收入联系起来,要求企业实行独立核算,以收抵支,并获得盈利。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不发达条件下有着强烈的追求高速度的愿望。

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运行,要而言之,是政府行为,以及受政府行为制约的企业行为的总和,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或经济机体的细胞,企业的活动机制或行为,对于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高度集中的传统体制下,企业行为特征对于经济运行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是起基本的制约作用。而要阐明传统国民经济运行特征,只有从企业行为的分析开始,从企业中去寻找其原因。

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国民经济运行,大体说来具有以下特征:(1)国家按照计划用行政手段驱动企业运行,用行政手段根据调整后的计划,调整企业活动,是政府推动、制动企业,是外在力量不是内在力量推动下的经济运行;(2)是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驱动经济活动,不是利益吸引与驱动;(3)(企业的扩产冲动+政府的高指标)→无价格调节机制,直线推进的扩产——资源约束的紧运行;(4)缺乏自觉调节下的结构失衡→加深了与资源短缺经济紧运行;(5)是高成本低效益经济运行。上述经济运行,科尔奈称之为“短缺经济”。短缺性的经济运行的确是改革以前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长时期的经济运行的特征。

出现短缺,其微观的原因在于企业存在内生的盲目扩张机制,后者又是在于企业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特别是缺乏使其行为合理化的约束机制。

企业的运行机制包括自身激励的动力机制,自主经营机制,自行发展机制,自身约束机制,自身调整机制等,传统的企业是产品经济中的企业。

企业的生产活动,总存在经济约束,即制约其生产活动的因素。(1)原材料与中间产品(投入品)的约束,即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与它能获得的原材料与其他投入品的量成正比和以之为界限。(2)产出品的需求约束,即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与它的产品所能获得的市场需求量(包括调拨形式的非市场形式的需求)成正比。(3)生产的预算财务信贷)约束,即生产活动与企业所能获得的预算与信贷资金量成正比。(4)就传统体制下的企业来说,十分明显的是投入品约束是经常性的硬约束,企业所能进行的扩大生产活动的状况与限界,就是它所能分配得到的(或其他方式得到)投入品量。产出品的需求约束是软的,这是因为一部分产出品以滞存形态保持于企业之中,经常性的大量滞存的存在,正是传统产品经济的特征,而在产品出现严重过剩情况下,政府借助于重新修改计划,而使企业产出品获得市场。就预算与信贷约束,即收入上缴财政和再生产资金下拨,以及获得信贷资金的状况来说,这在传统企业却是软的约束。因而企业的上述三项经济约束,表现为一硬两软。(5)软预算约束无疑是传统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支配企业经营行为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这一管理国营企业的体制,把企业的支出与收入联系起来,要求企业实行独立核算,以收抵支,并获得盈利。这样就使企业行为受企业收支状况的约束,这种管理体制最早实行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按照列宁的思想,企业要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要对其使用国有资金承担严格的责任,也就是要使企业活动受到较硬的预算约束。列宁这一国营企业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制的思想,是基于对商品经济中的企业营运规律的深刻认识,因为商品经济中的企业,只有使其生产活动受自身的收入的制约,依靠企业自身资金,才是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企业只有使它的支出严格受收入制约,遵循以收抵支和取得盈利原则,企业才会产生提高盈利率的强烈动机,对合理开支——包括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和节约支出的关心,才会有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实现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内在动力。一句话,企业行为才因适应于商品生产经营的规律而成为合理的行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并未能按照列宁的上述观点来建立和形成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恰恰相反,实行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体制,即国有国营,统负盈亏。尽管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对企业规定有预算上缴的责任(包括偿还银行贷款的责任),但是国家却不严格执行对企业的预算要求,而是以优惠税率、优惠信贷、财政补贴来“扶持”企业,这种“父爱主义”的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使企业行为失去内在的经济约束,收不抵支(包括经营不善)对企业不起作用,预算制约软化,企业的行为不再受以收抵支、取得盈利制约,从而产生“数量冲动”,即追求产值,为此不断地扩大生产,产生投入品缺乏“自我抑制”的“贪婪需求”,即“投资饥渴”。此外,企业实行多目标,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能,如安排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等,也促使企业不断扩产。加之企业如果不扩大生产,纯收入又被政府调走,用于其他部门,这也促使企业不断扩产,特别是政府采取用产值考评企业领导人实绩的方式,这种机制更强化了企业追求产值的冲动。(www.daowen.com)

软预算约束还使平均利润率对企业行为失去规范作用。企业收入在减除成本后的利润和利润率,不仅是起激励企业的作用,而且利润率是衡量企业效率的重要尺度,因而还起着规范经济行为的重要作用。

在实行软预算约束条件下,利大利小并不影响企业营运,造成企业对成本、效率、利润率观念淡漠,人们不是按照这些指标的要求来组织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从而造成企业在投资等行为上失去制约和违反效益原则。

追求数量的强烈冲动,在软预算约束下,使企业制订更高产值的计划从而造成越来越多的物资的要求,引起各种生产资料供应的紧张。

政府的投资行为进一步加剧物资紧张。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不发达条件下有着强烈的追求高速度的愿望。高度集中的体制,使政府既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又几乎是唯一的投资者,政府享有集中企业纯收入的权力,在财政银行一体化的机制下,成为有不竭财源的投资主体。高度集中的投资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出现超国力的投资膨胀的原因,这种超限度的投资大大扩大了物资供应的缺口,引起物资短缺。

从上所述,我们看见,传统的企业体制下的经济运行,造成一个企业扩产的冲动和政府过度扩大投资的行为相结合,并在二者互相推动下,产生一个直线向前推进的生产扩张,并由此造成消费品与物资的匮乏和供应紧张,其结果是经济超过限度的紧运行,表现为物资、市场紧张,这即是短缺经济。具体地说:(1)生产者面对的是卖方市场;(2)计划的物资供应紧张——经常靠其他渠道来“补充”;(3)消费者面对消费品不足;(4)经济在“短缺”下运行——资源紧动用和紧约束、紧运行的非正常状态。这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特征。科尔奈的功绩在于分析了这一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